關于大暑節(jié)氣的風俗飲食
關于大暑節(jié)氣的風俗飲食內容
很快將要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暑節(jié)氣了。大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關于大暑節(jié)氣的風俗飲食,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暑節(jié)氣的風俗飲食
大暑節(jié)氣的風俗飲食有喝伏茶、吃鳳梨、吃仙草、吃荔枝、吃米糟、吃面條、煎青草豆腐、吃姜汁調蛋等。
1、喝伏茶:民間有大暑三伏天飲伏茶的習俗,伏茶,是三伏天喝的茶,是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2、吃鳳梨:臺灣有民諺說:大暑吃鳳梨。是說這個時節(jié)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fā)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
3、吃仙草:廣東很多地方有在大暑吃仙草的習俗。仙草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4、吃荔枝: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ji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但也不能多吃。
5、吃米糟: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jié)還有吃米糟的習俗。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fā)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
6、吃面條:臨沂城鄉(xiāng)有大暑吃面條的習俗,這一天,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只羊,做上一鍋涼面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面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7、煎青草豆腐:浙江溫州人大暑有煎青草豆腐的習俗。青草豆腐指的是將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
8、吃姜汁調蛋:臺州椒江人有大暑節(jié)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姜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大暑養(yǎng)生方法
1、起居調養(yǎng)
大暑節(jié)氣,天氣炎熱,此時要注意防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勞作,老人及體質虛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門,汗出后及時更換衣物,避免出汗后受涼感冒。
同時,室內要注意通風,空調房間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不要超過10攝氏度,避免出汗后直對風扇或空調吹風,以免感冒。此外,大暑時氣溫高,比較炎熱,人比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這時候要注意睡好午覺,適當的睡午覺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2、運動調養(yǎng)
大暑正處于“三伏天”,天氣炎熱,此時宜少運動或選擇低強度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錦、太極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涼的公園、河邊、林蔭道旁進行,注意避免運動后大汗淋漓,運動過后要補充水分,但應避免進食冷飲,否則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
3、多喝熱水少喝冷飲防暑濕
大暑天氣炎熱悶濕,很多人為了解渴就猛喝水,一次性喝過多的水卻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所以渴了要先少量喝水,緩一會兒再喝,最好是喝溫開水,不要喝冰鎮(zhèn)冷飲,對腸胃不好,也會把濕邪帶入體內。
4、趁熱天驅濕寒冬病夏治
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冬病夏治,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等陽虛癥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這個時節(jié)治病,若是一些體質熱的慢性病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也可以趁著暑熱天氣把體內濕寒驅除。
5、暑天小心患上空調病
室外溫度太高很多人躲在室內開著空調,雖說是降熱了,但是室內外溫差大很易感冒患上空調病,空調溫度過低或是對著人吹,也會加重濕氣。所以暑天空調房間的最佳溫度為25℃~27℃,每隔2小時要通風換氣。
大暑的飲食原則
1、天天要吃水果。
水果是維生素C、胡蘿卜素以及B族維生素、鉀、鎂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不同的水果營養(yǎng)含量不同,補充胡蘿卜素,選擇芒果、柑橘、木瓜、山楂等紅黃顏色的水果;棗、橙、柚子、獼猴桃等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香蕉、棗、紅果、龍眼等的鉀含量較高。
另外,水果中含有果酸、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有助于消化。
2、常吃鮮豆。
暑季的鮮豆品種豐富,包括豇豆、毛豆、四季豆、蠶豆、扁豆、荷蘭豆。鮮豆類的營養(yǎng)全面,吃法多樣。毛豆、蠶豆可以直接煮著吃,豇豆焯后可以用芝麻醬等涼拌。
3、多喝湯水,補充水分。
家里可以自己制備綠豆湯、酸梅湯等,也可以做海米冬瓜湯、蓮藕排骨湯等。
4、每天吃深色蔬菜。
蔬菜的顏色有深有淺,深色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一般優(yōu)于淺色蔬菜。深色蔬菜含的胡蘿卜素豐富,還含有葉綠素、葉黃素、番茄紅素、花青素等有益健康的物質。菠菜、芹菜葉、空心菜、西蘭花、西洋菜、茼蒿、西紅柿、胡蘿卜、南瓜、紅莧菜、紫甘藍等。
分利用蔬菜本身的味道、顏色進行搭配,可以用西紅柿、甘藍、胡蘿卜做成蔬菜沙拉,色彩豐富、口味獨特、促進食欲,同時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
大暑節(jié)氣注意事項
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在我國華南以北的中下游等地區(qū),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jié),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如金”的民諺。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qū),大暑期間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也最豐沛、雷暴最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及。
大暑時節(jié)暑濕俱盛,人之心氣易于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yǎng),致注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癥狀,多為中暑先兆,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一些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大暑期間預防中暑,應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并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還要保持睡眠充足,講究飲食衛(wèi)生。有條件的人適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大暑天里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
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
《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后為小,望后為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褥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