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英雄事跡
江姐英雄事跡(精選5篇)
事跡材料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江姐英雄事跡5篇,希望大家喜歡!
江姐英雄事跡篇1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后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
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涂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后,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并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后被用鏹水毀尸滅跡,時年29歲。
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動了無數人的心——“嚴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簽子是竹子做的,而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的。”
江竹筠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樣堅強的表現,是由于對舊社會及其代表國民黨_的極度仇恨,也是由于對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無限向往。當新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時,她和渣滓洞里的難友們雖不知國旗的圖案,卻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議著繡制這面代表解放的旗幟——盡管她們知道自己已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學期間,江竹筠學會了俄語,并閱讀來自蘇聯的書籍和報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慶時,她參加了中蘇友協招待會,會上放映了蘇聯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婭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獄中她受酷刑后,難友們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當年的革命需要這種時代精神,而后人在為理想而奮斗時,同樣能夠從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戰斗了兩年的假夫妻,終于結成了真伴侶。的愛子寄養在別人家里;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絕育手術
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丈夫頭顱,一時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得鎮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兩種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堅強的戰士,也是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最后為了革命事業又舍棄了她難舍的一切。
1943年4月,黨組織派23歲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黨重慶市委領導人之一的彭詠梧開展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通信聯絡。他們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實際上還是領導與被領導、上級與下級之間的關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關心江竹筠的安全。為了躲避重慶特務的跟蹤,翌年,老彭讓她報考成都的四川大學——那里號稱民主堡壘,比較安全。江竹筠只讀過一年高中,卻向老彭保證:“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我愿意拼命!”經過3個月的復習,她終于考上了四川大學,老彭則經常以丈夫的名義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經組織批準,并肩戰斗了兩年的彭詠梧和江竹筠結為夫婦。一年后,兒子彭云出世。夫婦倆把孩子寄養在別人家里。江竹筠為了在地下斗爭中輕裝上陣,毅然做了絕育手術。1947年秋,彭詠梧、江竹筠夫婦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東打游擊。翌年春節前夕,彭詠梧在戰斗中壯烈犧牲,頭顱被敵人割下掛在城門上示眾。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這一情景,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出鎮定。此后,她繼續戰斗在川東的門戶萬縣。
江竹筠被捕后仍時時惦念著自己的兒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個難友出獄的機會,事先用竹簽蘸著棉花灰對水調成的“墨汁”,給同樣是共產黨員的哥哥江竹安寫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話,云兒(指彭云)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江姐英雄事跡篇2
“家里面死過很多人,包括我親愛的母親,可是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叫人窒息得透不過氣來。我記得不知誰說過,‘活人可以在活人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著’,你覺得是嗎?所以,他是活著的,而且永遠活在我的心里。”——江姐
責任對一個共產黨員來說是義不容辭的,紅巖英烈當時所擔當的責任,在今天有的是我們無法復制的。
有一位烈士大家都很熟悉,她就是中華革命兒女的典型——江竹筠。在所有的烈士中江竹筠應該說是最為苦大仇深。她父母早亡,兄弟又病故。她先是在美國人的教會學校讀書,后來又在慈善家劉子如的學校讀書,受班主任李任夫的影響,加入共產黨組織,走上革命道路。作為我們黨培養的一位青年干部,她先是被派到重慶婦女慰勞總會擔任文字秘書,后到綦江鐵礦當會計,再到敬善中學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小學文字教員,最后被送到四川大學讀書深造,長期埋伏,以待時機。
在四川大學讀書期間,江竹筠發憤努力,吸取文化知識,充實自己。就在她專心讀書的時候,接到黨組織的一個緊急通知:迅速停止學業,回重慶擔任市委機關領導人的假妻子。江竹筠一聽:一個男人的假妻子怎么做?自己沒有談過戀愛,也沒有同男人單獨相處的經驗,找不到任何感覺去完成這個任務。她拒絕了組織的調遣。組織上反復向她說明情況:重慶地下市委被國民黨破壞,所有人員上了黑名單,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從云陽縣調來縣委書記彭慶邦主持市委機關工作。但是彭慶邦的妻子譚正倫是一個小手工作坊的老板,沒有地下活動的經歷,也不熟悉重慶的情況,顯然不適合掩護工作。江竹筠知道這一情況以后,服從了組織的調遣,辦了休學證明,回到了重慶。黨組織為了絕對的安全,花重金給彭慶邦得到一個公開身份——國民政府中央信托局高級主管,并且切斷了他與家鄉的一切聯系,把名字也改為“彭詠梧”。
江竹筠來到彭詠梧身邊工作后,彭感覺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大大提高。90名地下黨員的名字不用任何記錄,江爛熟于心,所有的會議決定只口頭傳達,不留只言片語。而江竹筠也發現,自己到彭詠梧身邊工作以后,以前弄不清楚的問題、想不明白的道理,經彭一點撥就豁然開朗,感覺自己進步得非常快。所以,兩個人在工作上可以說是志同道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友情慢慢地發展為一種愛情、一種相互疼愛之情。江竹筠清楚地知道,彭詠梧有妻子、有孩子,她要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她向黨組織提出請求:請組織另派他人來替代她的工作。組織上覺得江竹筠說的也是實情,所以擬重新物色人選,接替江竹筠。
但是就在這個過程中,兩件事情改變了江竹筠和彭詠梧假扮夫妻的狀況。一件事情是日機轟炸萬縣,彭詠梧的家和作坊全部被夷為平地,妻子譚正倫、兒子彭炳忠下落不明,彭詠梧四處托人打聽都沒有結果;第二個情況是軍統已經知道中共重慶地下市委重新組建,一個女大學生掩護,遂對家庭展開了拉網式的排查。在這種情況下,江竹筠覺得,如果因為自己的掩護不到位、不成功而暴露市委、暴露彭詠梧的身份,那就是沒有完成任務,所以她大膽地向組織提出請求:如果老彭不反對,請批準我們結為夫妻,我絕對保證市委和老彭的安全。組織上最后同意了江竹筠的請求,批準兩人結為夫妻。后來他們又有了一個孩子,市委機關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但是當孩子不到6個月的時候,川東地下黨組織執行上海局的要求,發動游擊騷擾,牽制國民黨兵力出川。考慮到彭詠梧來自川東農村,決定派他回萬縣組織第一次武裝起義,由江竹筠擔任萬縣和重慶之間的交通聯絡員。兩口子要去打游擊,組織武裝起義,孩子不能帶去,于是四處托人幫忙照管孩子。一天兩天可以,時間長了誰都非常為難,就在這時,一個突如其來的情況出現:彭詠梧的前妻帶著兒子找來了,原來他們沒有死于大轟炸,而是大轟炸以后到了重慶,投靠了譚正倫的弟弟譚竹安。譚竹安當年在《大公報》工作,是我們黨“六一社”的進步成員。姐弟倆四處尋找彭詠梧未果,最后在《大公報》登出尋人啟事。后來,有人告訴譚竹安,你們要找的姐夫姓彭,會不會就是重慶地下市委的這個領導?他現在在國民黨的中央信托局工作。譚竹安到中央信托局找了幾次,最后發現這個人就是他的姐夫。
江竹筠知道情況后,主動向組織表示,這件事情由她自己來解決。她首先把譚竹安請到家中,把她與彭詠梧怎樣假扮夫妻、怎樣聞知家鄉噩耗、怎樣面對國民黨的盤查假戲真做、怎樣懷上孩子生下孩子,如實地向譚竹安作了說明。最后江竹筠向他表示:本次任務結束以后,一定讓彭詠梧回到你們家中,但是現在有個為難之事,就是我們的孩子沒人看管,孩子是彭家骨肉,所以你們無論如何要答應撫養這個孩子。說完把孩子交給譚竹安,自己隨丈夫走了。
后來,萬縣傳來消息:彭詠梧在第一次武裝起義中不幸犧牲,頭顱被砍下來掛在城門示眾。譚正倫在重慶聞聽噩耗傷心欲絕,可是她又得知,當黨組織決定調江竹筠回重慶照顧自己的孩子、在市委機關繼續工作時,江竹筠卻拒絕了。她明確表示:老彭在什么地方倒下,我就應該在什么地方繼續堅持工作,堅守崗位。譚正倫百思不得其解:這是個什么樣的女人?怎么連自己的兒子都不顧?革命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又過了一段時間,由萬縣傳來消息:江竹筠被叛徒涂孝文出賣,關進了重慶渣滓洞監獄,備受酷刑摧殘……譚正倫在獄外得到地下黨組織傳來的一個又一個消息,她越來越想不明白:革命究竟是什么?
出于一個母親對另一個母親的同情,譚正倫把江竹筠的孩子帶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托地下黨組織把照片帶到獄中,這成為江竹筠在獄中的精神支柱。而江竹筠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有時間和機會向譚正倫說明其中的原委了。當獄友曾紫霞出獄的時候,她委托帶出這樣一封信來表明自己的生死觀。她說:“家里面死過很多人,包括我親愛的母親,可是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叫人窒息得透不過氣來。我記得不知誰說過,‘活人可以在活人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著’,你覺得是嗎?所以,他是活著的,而且永遠活在我的心里。”
當江竹筠知道自己來日不多的時候,她又帶出了最后一封信,對自己的兒子作了這樣的交代:“竹安弟,假如不幸的話,云兒就送你們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孩子絕不要嬌養,粗茶淡飯足矣!”寫完遺信13天后,江竹筠被殺害,年僅30歲。
重慶解放后,譚正倫帶著兩個孩子急赴歌樂山。當在人民解放軍協助下發現江竹筠遺骸的時候,譚正倫極度震驚,她沒想到身材如此矮小的江竹筠卻有鋼鐵般的意志。她只說了一句話:“我一定把你的兒子撫養成人!”
新中國剛剛成立,重慶生活極度困難,誰也沒有想到,譚正倫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送進孤兒院寄養,而只專心撫養江竹筠留下的孩子彭云。所以,彭云說:“生我者江竹筠,養我者譚媽媽,對譚媽媽的恩情三天三夜我訴說不完。”
江竹筠以自己敢于擔當的精神,掩護市委機關,保全地下黨組織的安危,并且以個人敢于擔當的精神,正確處理情與愛的關系,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光輝的楷模形象。
江姐英雄事跡篇3
在11.27屠殺中有一位姐姐,江姐。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后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
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涂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后,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并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后被用鏹水毀尸滅跡,時年29歲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動了無數人的心——“嚴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
江竹筠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樣堅強的表現,是由于對舊社會及其代表國民黨_的極度仇恨,也是由于對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無限向往。當新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時,她和渣滓洞里的難友們雖不知國旗的圖案,卻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議著繡制這面代表解放的旗幟——盡管她們知道自己已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江姐英雄事跡篇4
抗戰爆發的時候,江竹筠正在上中學。“要做斗士,不做裝飾!”是那個年代知識女性中流行的一句話,江竹筠非常喜歡。
后來,她成為抗日救亡運動中的活躍分子,受到學校黨組織的注意。
1939年,經中共黨員戴克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她更加堅定了人生的理想信念:“為黨、為人民、為新中國的建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
從此,她開啟了堅定的革命之路,并且迅速投身到黨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中。
江姐英雄事跡1
夜半時分,二人輕手輕腳地下樓。教室的門鎖著,她們就用石塊把傳單壓在門口和過道上。第二天早晨,中華職業學校師生們看到傳單,全校嘩然,紛紛同情新四軍,譴責國民黨妄圖發動內戰的不義之舉。
大浪淘沙始見金,正是經過長期隱蔽生涯的熔煉和摔打,江竹筠才成為人們所熟知的穩重大方、沉著機智的“江姐”。
1946年,江姐完成學業,回到重慶繼續投身學生運動。在中共重慶市委大力推動下,《挺進報》順利發行,江姐在校對和整理電訊稿以及報紙發行等方面做出很大貢獻,引起反動派勢力的極大恐慌。
2年后的1948年4月,偽裝后的特務悄悄潛入《挺進報》發行機構獲取重要信息,并以此為線索打擊了中共重慶市委。
同年6月,江姐不幸被捕,被押送至重慶“渣滓洞”監獄,受到老虎凳、吊索等諸多酷刑的折磨。但她始終堅守信念,保守黨的秘密,與敵人做著頑強的斗爭,不斷激勵監獄中的戰友堅決同敵人斗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姐被特務秘密槍殺,年僅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