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事跡材料
革命英雄事跡材料(精選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革命英雄事跡材料,希望大家喜歡!
革命英雄事跡材料(篇1)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鐘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鐘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斗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后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革命英雄事跡材料(篇2)
楊根思,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1月,在_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斗中,時任志愿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29日,號稱“王牌”軍的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將大部工事摧毀,他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做好戰斗準備,待美軍靠近到僅有30米時,帶領全排突然射擊,迅猛打退了美軍的第一次進攻。之后,美軍組織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再次發起進攻,他指揮戰士奮勇沖入敵群,用刺刀、槍托、鐵锨展開拼殺。
激戰中,又一批美軍涌上山頂,他親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擊,指揮第8班從山腰插向敵后,再次將美軍擊退。美軍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隨后發起集團沖鋒。他率領全排頑強抗擊,以“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當投完手榴彈,射出最終一顆子彈,陣地上只剩他和兩名傷員時,又有40多名美軍爬近山頂。危急關頭,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藥,拉燃導火索,縱身沖向敵群,與爬上陣地的美軍同歸于盡,英勇捐軀。
革命英雄事跡材料(篇3)
瑞金沙洲壩的楊大娘是紅軍家屬。大兒子參加紅軍以后,家里少了一個勞動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個傍晚,楊大娘澆完菜園,回家準備挑水做飯。她剛拿起扁擔,卻發現水缸里的水滿滿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滿,昨天水缸滿,今天水缸又滿了。這是怎么回事?她問小兒子:“小發仔,下午你挑水了嗎?”
11歲的小發仔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說:“我沒挑。”
楊大娘越想越覺得奇怪,就跑到田頭問代耕隊長:“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滿滿的。是你派人給我家挑水了吧?”
“沒有啊,”代耕隊長也感到奇怪,將信將疑地問,“真有這樣的事?”
正說著,上屋的二嬸也提著菜藍子走過來搭話:“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會滿,滿得都快要溢出來 了,不知道是誰在做好事。”
代耕隊長把斗笠往頭上一扣,笑笑說:“主張調查研究,你們該去調查調查呀!”
楊大娘和二嬸覺得這話有理,倆人商量了一陣,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楊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滿滿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雙鞋底,坐在門口,和二嬸你一針我一線地納起鞋底來。她倆鞋線扯得嗦嗦響,納好鞋底又上鞋幫,四只耳朵聽動靜,兩雙眼睛觀八方,邊做針線活,邊搞起“調查”來。但是等了半天,也沒有半點兒動靜,她倆心里納悶極了。
太陽離西山只有兩竿高的時候,楊大娘忽然聽見屋里的后門響了,接著又聽到水桶鐵鉤碰撞的聲音。她倆驚喜地互相丟了個眼色,不約而同地喊了出來:“這回捉到了!”說著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楊大娘剛進門,差點跟一個挑著水桶的人撞個滿懷。她抬頭一看,見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紅軍制服,正沖著她和二嬸笑。望著他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她覺得很面熟,但是又記不起在什么地方見過。二嬸一下就認出來了:“呀,這不是嗎!”
二嬸拉著坐下,楊大娘趕忙端上一碗茶,說:“,你來沙洲壩不久,可處處愛護體貼老百姓,叫我們怎么感謝你呀!”
喝著茶,和兩位紅軍家屬聊起家常來,問她們:生活有沒有困難?代耕隊耕的田滿意不滿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寧小學的功課好不好?一直談到天擦黑,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滿不可。楊大娘拗不過,只好答應了。
為楊大娘和二嬸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傳開了。
革命英雄事跡材料(篇4)
高志航大隊長首戰擊落日本轟炸機六架,創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蘆溝橋事變后,日本立即以海陸空三軍,展開對上海大規模攻擊作戰,日軍在開戰之初,就企圖以優勢的航空兵力,殲滅剛剛培訓成立的中國空軍。事實上,日本空軍當時根本不認為"年幼的"中國空軍有任何的戰斗力。
因為就兩國兵力比較,日本擁有自行生產的先進戰機三千二百架,而中國只有購買拼裝二手各國雜牌戰機三百架,訓練與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許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國空軍主動對黃埔江上的日本海軍艦艇發動攻擊,日軍盛怒下立刻調動從臺灣飛來的木更津聯隊與鹿屋聯隊戰斗機,企圖一舉消滅南京、上海地區之所有中國空軍基地。不料當天入侵的日本機動群,遭到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長高志航率領的戰機反擊,結果,中國空軍以六比零擊落日機,首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全國百姓從廣播里知道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氣。國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為"中國空軍節",高志航大隊長被譽為"空中戰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東北一個農戶家庭,十七歲獲東北陸軍軍官學校選派赴法國航校學習飛行,雖然是異國學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學不倦,基本飛行技術掌握很快,繼而專修驅逐機專科。學成歸國后,任張學良部東北航空處飛鷹隊少校隊員,再擔任東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變后,高志航不愿在東北當順民,登上了滿載流亡難民的列車,入關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復仇的決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進入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高級班學習,畢業后以上尉階任中央航空學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調任第四大隊隊長,他一貫嚴于律己律人,號召平時如戰時,吃飯限時五分鐘,加油自己動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與部屬同甘共苦。在他的訓導下,第四大隊訓練精進,成績特優,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隊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晉級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衛戰爆發當日,第四大隊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遷到南京,擔任戰場制空任務。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筧橋機場接到警報,駐在臺灣的日本海軍木更津航空隊十八架轟炸機越海來襲,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隊"飛機不要停飛,一半起飛警戒,一半加油待機出擊",并以信號指示正好趕來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隊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機霍克三式戰機升空,率隊迎戰來犯敵機。當他在空中發現敵機時,便作了一個動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機群,自己架機直撲過去,瞄準一架敵機,一陣炮火,首創紀錄,僚屬見狀士氣大振,紛紛加入戰斗,四處開花。短短的空戰,高志航擊落日機兩架,全大隊擊落日機六架,我方毫無損失。
當晚,日本廣播稱"十八架飛機中,有十三架失去聯絡"。
八一四筧橋空戰,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重創強敵于空中的紀錄,是中國空軍史上最光榮的一頁。日本則為討回軍威,在第二天即對中國空軍作全面報復性攻擊,結果,在連續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戰中,日機再被擊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與鹿屋聯隊可以說出乎意料地被中國空軍打得潰不成軍。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軍驅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蘭州接收蘇聯E-15驅逐機,率機十三架飛抵河北張家口機場,二十一日清晨,遭長城方向飛來日本飛機九架襲擊機場,他一面命令飛行員迅速起飛參戰,自己不顧日機機槍炸射,飛奔強行登上座機,命機械師開動引擎失敗,此刻,一顆炸彈落在他機艙前頭,高志航與座機一同被炸得粉碎,機場同胞見狀紛紛落淚,烈士時年二十九歲。
高志航殉國后,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并追贈他為空軍少將。
革命英雄事跡材料(篇5)
一個駕機作戰被擊落跳傘的中國空軍,用配槍的最后一顆子彈拒絕俘降,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敵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萬里。淞滬會戰硝煙彌漫,激戰正酣。
天上,戰機穿梭往來,煞是忙亂,一朵朵彈花象盛開的的木棉,布滿天空。突然,一架中國戰機被密集的地面高炮擊中,拖著黑煙,向西墜去。這時,一個黑點彈出了燃燒的機身,轉眼,化作一朵潔白的傘花。
降落傘輕柔地飄落空中,閻海文拔出手槍,警惕地四下搜索著。幾分鐘前,當他把成噸的炸彈準確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時,日軍虹橋一帶密集的高炮擊中了他的座機。對此,他早有準備,本來他就是強行闖入敵火網的,當他看到地面上日軍目標處升起的煙塵火海時,他覺得夠本了,只是在心里有點兒為他的座機惋惜。
傘花還在飄蕩著,突然,一陣逆風吹過,吹得他睜不開眼。不好,他心里一驚,這么飄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敵陣地。他心里急速地考慮著,手中的左輪槍抓得更緊了。與此同時,一隊隊的身軀粗壯的日軍從工事、掩體里,從村落、樹林里也向他撲來。幾天來,他們已嘗到了中國空軍的.苦頭,中外輿論對中國空軍的贊譽,也使他們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覺。他們急著想看到中國空軍是什么樣,粗野的日本大兵邊飛跑邊喊罵著:"活捉支那飛行士"、"讓這家伙償償皇軍戰刀的滋味"、"不,讓他投降,讓他跪著求饒。"
土色的大兵聚攏過來,把閻海文團團圍在一塊墳地里。他們也許急著看看中國飛行員急著求饒的樣子,也許是為了立個首功,不顧官佐們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撲來。
砰!砰!砰!
三聲清脆的槍聲,三個沖前的日軍撲通倒在地上,兩腳急蹬急蹬便僵硬了。"捉活的,不許開槍!"一個精瘦的陸軍少佐沖上來,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談何容易,空軍的絕活就是百發百中。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對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對方的槍下鬼。為了這百發百中,閻海文不知脫了幾層皮,灑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槍也是指哪兒打哪兒,絕不會錯。
幾個日兵探出頭來,未待前沖,閻海文"叭!叭!"兩槍又射倒兩個,日兵忙又趴下,雙方一時僵住了。
時間在一分一妙地流淌著。一會兒,少佐身旁的一個漢奸探出頭來,對臥在墳頭上的閻海文喊起話來。"空軍朋友,你已經被包圍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無謂的,如果你放下手槍,皇軍一定會寬大,會好好的對待你......"
砰!閻海文憤怒地咬著牙,把漢奸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領的部隊,自踏上中國的土地,還從未挫過銳氣,可眼前這么一個年輕人,卻成了他無法逾越的一座山。他揚起槍,先扣動了板機,立時,一片槍彈在閻海文藏身的墳頭掀起一片塵土。
"砰!砰!砰!砰!"閻海文躲在墳后舉槍射擊,又有幾個日兵應聲倒地。這時,他檢查了一下槍膛,見只有兩顆子彈了,他抬手又打死一個鬼子。
敵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來。閻海文擦了擦槍上的塵土,緩緩地站起了身。頭上,天空還是那樣蔚藍,腳下,祖國的泥土那樣芳香。他最后輕蔑地掃了一眼圍上來的日軍,高聲吼道:"中國無被俘空軍!"舉起了槍。
"砰!"槍響了,一股殷紅的鮮血,伴著英雄灑落在腳下深情的土地上......當天下午,日本兵列隊脫帽,向剛樹立的一座新墳,上書"支那空軍勇士之墓"致敬,為敵人的勇士舉行葬禮,這是他們的第一次。一個多月后,在東京新宿繁華的鬧市區,"支那空軍勇士閻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
閻海文,遼寧省北鎮縣人,殉國時年僅22歲。他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對手日本人,更為一個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可這豐碑上,又何止凝聚著一個閻海文,而是一支軍隊、一個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