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英雄事跡
先烈英雄事跡(精選5篇)
革命烈士,簡稱“烈士”,是指那些在革命斗爭、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的人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先烈英雄事跡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先烈英雄事跡(精選篇1)
_戰爭中,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激勵與教育了幾代人。他那奮不顧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為人們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跡為人們所傳頌。
黃繼光,四川省中江縣人。1930年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曾當過兒童團團長與民兵,被評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2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作戰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_上甘嶺戰役中,所在營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與南朝鮮軍激戰4晝夜后,于19日夜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占3個陣地后,受阻于零號陣地,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關鍵時刻,時任某部6連通信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帶領2名戰士勇敢機智地連續摧毀敵人幾個火力點,一名戰友不幸犧牲,另一名戰友身負重傷,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在多處負傷,彈_用盡的情況下,為了戰斗的勝利,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占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
戰后,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授“模范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并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與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先烈英雄事跡(精選篇2)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范共產黨員、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董存瑞的英靈。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__總司令的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后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只身俘敵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范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先烈英雄事跡(精選篇3)
敵人對陳愛珍 嚴刑逼供,逼迫她供出游擊隊領導人李植森等人的下落 。陳愛珍守口如瓶,敵人見她不開口,便想了一條毒計,竟殘忍地將 李蔭民同志的 頭砍下,用鐵絲穿著,掛在陳愛珍的胸前逼她游圩。已有身孕的陳愛珍見到丈夫的頭顱,悲痛欲絕,眼前一黑,險些暈倒,她強忍住剜心的劇痛,堅強地站穩身子。她把滿腔的悲痛化作對敵人的 無比仇恨,沿途群眾都被她這種堅強不屈革命精神所感動。為了折磨陳愛珍,敵人還把李蔭民的頭顱掛在化州街頭示眾,晚上再把李蔭民的頭顱綁在陳愛珍的頸部與陳愛珍同眠。
南路運動時期,在化州楊梅鎮低埇村,有一位叫陳愛珍的女英雄,她年僅20歲為革命犧牲的事跡可歌可泣,被稱為“南路運動的劉胡蘭”。近日,小編來到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找到最了解陳愛珍英勇事跡的陳如琦老校長,聆聽陳校長述說陳愛珍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
陳愛珍(1927——1947),化州楊梅鎮低埇村人,出生于一個破落地主家庭,父母早亡。自幼入讀私孰,少時就讀化州西灣小學。1945年,為反抗包辦婚姻走上革命道路,任游擊隊交通聯絡站站長。1947年冬,在化州封邦庵遭到敵軍襲擊不幸被捕。敵人軟硬兼施,在獄中受盡侮辱,堅貞不 屈英勇就義 ,時年20歲。其事跡載入《中國共產黨革命英烈大典》。
記者當日來到化州楊梅鎮低埇村時,見到村中不少群眾正在村口的小店鋪聊天。當說起陳愛珍烈士時,在座的青年男女都說見過她的相片,是個長得很好看的姑娘。據78歲的老村長陳文堅介紹,解放前,陳愛珍和其他革命同志經常在村中的祠堂開會,解放后,為紀念陳愛珍烈士,村邊的祠堂改為“陳女革命紀念館”,陳愛珍的一張舊照片放置在館內供人尊仰。遺憾的是,好幾年前重建祠堂時,因為封建迷信思想作祟,陳愛珍的照片被拿走燒毀了。記者見到,祠堂門口一側重建的一座小小的亭子上書“鳳凰堂革命紀念碑記”,對陳愛珍的事跡作了簡略的介紹。
陳老村長說,陳愛珍的舊居已不復在,也沒有親人在村中,若要了解她的事跡,只有找到陳如琦老校長。
在陳老村長的幫助下,記者終于聯系到了陳如琦老校長。老校長今年74歲,他的母親李月明是革命五員之一,100多歲才去世。據老校長介紹,當年,他的母親常常幫游擊隊員送信、接待秘密活動的共產黨人士,所以對陳愛珍的事跡非常了解。
陳如琦從小就認識陳愛珍,記憶中的陳愛珍長得非常漂亮,性情開朗樂觀。陳愛珍乳名陳娣,1927年8月13日出生于化州楊梅鎮低埇村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參加革命時才十幾歲,所以化吳邊區游擊隊的同志們和群眾都喜歡稱她為陳女。她三歲時父親就病故了,她的母親出身于化州西灣李氏大族,封建思想濃厚,年少孀居將她撫養成人。陳愛珍有一個弟弟,但很小就夭折了。愛珍八歲即被送進村私塾讀書。到了十二歲,不幸母親又病亡,從此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由外祖母撫養,并在西灣小學讀書。他的叔父陳茂亭見侄女長得頗為標致,想從她身上撈一筆錢財,于是將侄女接回家中。
在西灣村,陳愛珍和一些思想進步的青年男女接觸較多,耳濡目染,了解了不少關于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的戰斗故事,對共產黨的認識逐漸加深,后來在西灣進步青年的幫助下,思想覺悟不斷提高。1945年,她叔叔便將她許配給東埇村王家一位官僚地主做后妻,叔叔瞞著愛珍收了彩禮。為了反對這樁買賣婚姻,愛珍決定和封建家庭決裂,投身革命隊伍。她與外祖母村中同命運的'姐妹李景芳結伴,毅然投奔化吳邊區的南安鄉江口村工作隊,從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先烈英雄事跡(精選篇4)
陳愛珍參加革命后,熱情積極,工作干得很出色,很快就被委任為交通聯絡站站長,長住山口、那黨、古塘等村,經常接待來往的同志和傷病員,安排好他們的食宿;還要收集情報,傳送黨的文件等。在工作中她與李蔭民同志(家鄉系吳川長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結成了革命夫妻。
1947年冬,化吳地區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震動了國民黨反動派,粵桂南區清剿指揮部調來三千多武裝,集中掃蕩化吳地區,反動派到處筑碉堡,設據點,日夜封村燒屋殺人,破壞游擊隊交通站,切斷群眾供給。在這樣強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下,化吳廉邊區又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革命斗爭由高潮轉向了低潮,為了適應這種斗爭形勢,上級命令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活動。10月底,組織決定抽調李蔭民帶領陳愛珍、李亞養等六人到梅北鄉開辟新區。
1947年農歷11月25日,李蔭民等人正在封邦庵休息,突然遭到敵軍張鐵漢中隊和楊梅鄉公所鄉兵的襲擊。在撤退中,李蔭民為了掩護別的同志,不幸受傷犧牲。陳愛珍因為要銷毀一些重要文件及情報等,所以出來遲了一步,敵人已包圍了村莊,她只好隱蔽在屋邊的稻草堆中。當敵人搜索到她身邊時,用刺刀亂戳,陳愛珍不幸被捕。
敵人將陳愛珍押解到楊梅鄉公所,又耍新花招,把她做保長的叔父陳茂亨請來勸降。陳茂亨見了愛珍,裝出一副慈悲相說:“侄女呀,你已誤入歧途,這樣下去……”陳愛珍一聽,憤怒地站了起來,打斷他的話,說:“真正走入歧途的是你!”反動派見軟的不行就用硬的,一次次酷刑吊打,使愛珍痛得死去活來。敵人絞盡了腦汁,無計可施,便決定將她殺害。
陳如琦老校長說,當年游擊隊已準備在途中解救陳愛珍,但是兇殘的敵人把身懷六甲的陳愛珍押到封邦庵附近的山嶺時提前開槍,先是打傷陳愛珍的腿,然后百般侮辱,直致陳愛珍犧牲。
先烈英雄事跡(精選篇5)
邱少云(1931~1952)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出生于四川銅梁縣(1997年后屬重慶市)關建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云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了發起沖擊后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里,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戰后,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偉大戰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_分會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
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云烈士的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士,英雄不朽的功績”。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被中國共產黨志愿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于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并將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