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英雄人物事跡
中國的英雄人物事跡(精選5篇)
英雄是文學分析與心理學常用的概念。童話中的主人翁就是榮格分析心理學里的英雄。人生就是一場的戰爭,人活著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國的英雄人物事跡,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中國的英雄人物事跡(篇1)
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大將,雖六十三歲高齡,卻仍然馳騁戰場,并立下赫赫戰功,他馬革裹尸的英雄氣概至今讓人折服。此人正是老當益壯、鼎鼎大名的伏波將軍——馬援。
馬援出身于官宦家庭,父親早逝,他從小就立志要闖蕩出一番事業。有一天,他對長兄馬況說:“大哥,男兒志在四方,我想去邊郡闖蕩一番。”馬況一聽,雖然有些擔心,但還 是非常支持他,并鼓勵說:“援弟,你有宏遠志向,日后必然會有所成就。玉不琢,不成器。現在你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就趁機磨煉下自己,放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有了大哥的支持,馬援更是信心滿滿。
然而就在馬援準備妥當,即將出發的時候,大哥馬況因病去世。“長兄如父”,于是,馬援暫時放棄了遠行。他要留下來,為大哥守孝。
一年之后,馬援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家鄉,開始了人生的旅程:他做過督郵,但因同情囚犯、私放犯人而獲罪,不得不逃亡;他畜養過牛羊,因不斷改進飼養方法,擁有馬、牛、羊幾千頭;他處事果決,富有領導力,四面八方的人都來歸附他……正是經歷了種種風霜,當初那個青澀少年,以亂世為磨礪場,將自己打磨得猶如一柄即將出鞘的寶劍。
馬援所處的年代,正值王莽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南陽的劉秀揭竿而起,推翻王莽政權,建立了東漢。為開創一代盛世景象,劉秀廣招賢良。所謂識英雄重英雄,劉秀十分欣賞馬援有勇有謀,馬援也為遇到這樣一位賢明的君主而感到慶幸。
當時的西州大將軍隗囂占據西州,稱王稱霸,對東漢存有二心。光武帝率軍征討,馬援看到周邊勢力眾多,關系錯綜復雜,便堆米成山為光武帝演示戰略部署,同時謀劃分解各方抵抗勢力的方法,果然將西州一平而定,天下從此安定許多。
馬援在平定西州的過程中功勞最大,但他卻不自滿,反而總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夠,不斷請求去邊境討伐侵擾東漢的敵人。
公元35年的夏天,光武帝任命馬援為隴西郡郡守,前去平定隴西的羌族作亂。馬援雷厲風行,一上任便開始整頓兵馬,加強練兵,嚴明軍紀,整個軍隊立刻煥然一新。
一切準備妥當后,年近五十歲的馬援銀發飛揚,親自領騎兵三千出征。當時,羌人各個部落有幾萬人,他們聚集在浩亹,以浩亹隘為天險,形成一道屏障。揚武將軍馬成率兵正面強攻,卻遲遲突破不了。于是馬援率部暗中繞過羌人的防御圈,從側面偷襲。羌人見突降奇兵,大驚失色,趕緊撤退。羌人退到北山后,逐漸穩住陣腳,派精兵堅守固防。
馬援見北山山勢險峻,易守難攻,強攻必然損失慘重,心中已有定計。他趁著夜色悄悄派出幾百騎兵,命他們繞到敵軍背后偷襲。為避免羌人的懷疑,馬援天天領兵叫陣。羌人見他率領的兵士雖少,但屢次被他打敗,心中本能地對他畏懼幾分,始終不敢應戰。馬援派去偷襲的騎兵,殺了羌人個措手不及。再加上馬援的夾擊,羌人腹背受敵,紛紛潰逃。
此戰,馬援憑借獨特的謀略,以少勝多,大獲全勝。光武帝賜給馬援牛羊數千頭,他絲毫不取,全部拿來犒賞那些浴血的將士。
馬援一生多次征戰,五十一歲以少勝多平定隴右羌人;五十六歲領兵克服瘴氣、疫病南定交趾(今越南);六十三歲征討南方武陵五溪蠻,病逝于途中。
縱觀馬援一生,多次大戰都發生在他年邁時期,然而他毫不畏怯,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的豪言壯語。
中國的英雄人物事跡(篇2)
戰國時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他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合齊國,抗擊強秦。在同反動派斗爭中受誣陷而丟官離職。頃襄王時被放逐,但因此卻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對黑暗現實十分不滿。后因楚國的日益腐敗,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離騷》《九章》等,這些著作文字華美,體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貴族的虛偽、昏庸與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賢才的行為,看清了社會的種種不仁……他的主張,體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以及為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對當時黑暗勢力的一種嘲諷和揭露,是一種無言的反抗與斗爭, 他的作品語言生動而富有活力,有著浪漫主義精神,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的英雄人物事跡(篇3)
小溫邦的后娘為了霸占家產,將小溫邦騙進森林,用繩索縛之后推進深坑,企圖使其凍餓而死。人小但懂事的溫邦不愿讓父親在自己與后母之間左右為難,帶著忠實的小狗向森林深處走去。好心的魔王夫婦將其收為養子,并將神咒和高超的法術傳授給了他。
幾年后,溫邦長大成人回到故鄉勐巴拉納西。正遇上國王被妖魔脅迫,被迫把美麗的小公主捧邦送去給妖魔吃;溫邦憑借高超的法術殺死群魔,救出公主,公主與有恩之人一見鐘情,溫邦做了駙馬,并繼承了王位做了勐巴拉納西的大國王。
鄰國勐沙哩的國王狂妄好戰,帶兵來攻打勐巴拉。威武的召溫邦輕易克敵,勐沙哩國王見識了王者的威力,歸順了召溫邦。從此,召溫邦的威名傳遍天下。
篤信佛法樂善好施的召溫邦贏得了宇內尊崇,他尊奉十王道,勤于政事,不忘布施,德澤四方,佛蔭百姓。此時召溫邦的后娘已淪為乞丐,在前往召溫邦舉行的大布施途中突然一陣狂風卷起,大地裂開,惡毒的后娘旋即被吞沒,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中國的英雄人物事跡(篇4)
長安城的煙花綻放了,在天空的城下。那么的美那么的耀眼,猶如一朵風中的奇葩一場等待的榮華夢。幾經輾轉,那煙花易冷,繁華易落。誰不知那成功的榮華是半生的虛妄,死后化為隨風的泡沫,而誰又學會了放棄,蒼涼了一生的等待。
于是,我恨:這世間的路太硬,踩不出足跡。
于是,我嘆:在成功的路上白骨累累,荒涼而寂寞。
于是我愿:這一路走來,帶給我最后的幸福。
但誰又忘記,亙古的世界從蠻荒一路走來,在這經年后,又留下多少座無字的豐碑,用泛黃的字跡,記錄那一場成功的榮華夢。
攜一枝雋永的筆劃過五千年的夜空,尋找那一個亙古不變的傳說。
我循著民族的脈絡而上,中華五千年的血與淚沾濕我的筆尖,成為我書寫的墨。何處飄來的糯香俘虜了我。又是誰在歷史的角落獨自抽泣,顫我筆尖,扣響內心的琴弦。于是執意停筆觀賞汨羅河沸騰的浪花。我向西而站,向著千年前的屈原曾經繚望過的方向。那如云的劍陣,遮天蔽日。那如注的鮮血逆流成河。將軍圓睜的怒目,戰士沁血的戎甲,思婦望斷的明月,在秦的鐵踢下如一個將心,搖搖欲墜。你是否決定了獨自忍著傷與痛從這個血腥的夢醒來。你是否明了昏庸的王道,黯然傷殤。于是,楚王皇宮回蕩著你意氣的聲音。這赤縣神州怎容不下你這一絲高貴的血脈,夾雜著你的夢終究還是碎了碎了。于是楚地的歌成了最后的國殤。于是你選擇辭世而去。讓穿越古今的汨羅河含著你無盡的悲憤與慈愛在這片楚的天地永遠流淌。
浪花驚湃,屈原幻化的魂一點一點灑進這半個盛世的江山。歲月如歌,歌的是誰?誰又唱出了這精魂,在夢里給了一個人生的交錯,讓他停止墜入罪的國度。我站在你的千年后,嗅得見這汨羅河四散的香露,笑我迷惑的臉龐。是否楚地易醉的烈酒給了你無盡的勇氣,致使你不顧這此生的榮華挑起了這國度生死的重擔。我不解,飄了一年又一年的棕香啊,落入此后的生生世世。我頓悟:戰在時光的裂縫中,想你堅毅的面孔獨自淚流滿面。是天問答你英雄的史詩。歲月憶舊在淌,而你剎那永恒
五千年待射的夢,我入神空。踏碎這盛世的煙花,力挽神弓,斗破這蒼穹。
中國的英雄人物事跡(篇5)
愛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歷史的車輪轉動千年,愛國也便沉淀為一種文化,讓歷史車輪轉到南宋,讓我們來了解抗金名將—岳飛。
南宋時期,金軍幾次南下來侵占我國邊塞之地,南宋抗戰派將領英勇抵抗,農家出身的岳飛在抗金戰火中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將領。岳飛懷著“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闊的豪情壯志”從金軍手中英勇收復了許多失地。岳飛一生廉潔正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有人問他:“什么時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飛慨然答道:“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這個如一些愛國又一生廉潔正直的人,也敵不過奸臣的流言蜚語。當岳飛懷著“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壯志凌云時候,卻被皇上召回臨安,英雄再難以保衛國家了。正是應為宋高宗和權臣秦檜害怕抗金力量的壯大,威脅他們的統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飛等人班師,解除他們的兵權,秦檜也以所謂的“謀反”罪殺了岳飛,一代抗金名將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如今,在杭州西湖畔的西夏陵上有一座墓,那便是岳飛的墓,岳飛墓前建有一個墓門,門前照壁上嵌著“盡忠報國”的四個大字。在墓門前下有四個鐵鑄的人像,一個個跪向墓的方向,他們就是奸臣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讓我們銘記這一段歷史,讓我們銘記抗金英雄的傳奇人生,讓愛國文化陶醉每一個人。
歷史的車輪轉動著,讓我們記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