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諸葛亮的英雄事跡
介紹諸葛亮的英雄事跡5篇最新
諸葛亮十七八歲的時候,隱居在南陽臥龍崗,在那里搭了個茅庵,一邊開荒種地,一邊發奮讀書。這里由小編給大家分享介紹諸葛亮的英雄事跡,方便大家學習。
介紹諸葛亮的英雄事跡精選篇1
公元223 年,蜀漢皇帝劉備病逝。臨終前,他拉著丞相諸葛亮的手說:“你的才能遠遠超過了魏國皇帝曹丕,一定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如果我的兒子劉禪是個明白道理的好皇帝,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低劣無能,你就廢掉他,自己做皇帝吧!”諸葛亮聽后,痛哭著說:“陛下放心吧,這么大逆不道的事我絕對不會做的,我一定會忠心耿耿地輔佐新主,一直到死。”劉備死后,諸葛亮擔負起了輔助劉禪治理蜀國的重任。全國上下,不管大事小事,他都盡心盡力地去做好,一點也不懈怠。在他的努力下,蜀國很快變得強盛起來。
為了完成劉備生前統一天下的愿望, 諸葛亮于公元228 年春天率軍隊攻打魏國,爭奪中原。由于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敗了。公元228 年冬天,諸葛亮又一次集結軍隊,出兵北伐。出征前,諸葛亮給劉禪寫了篇名為《出師表》的呈文,分析當時的形勢,表示北伐的決心。劉禪同意了諸葛亮的出兵計劃。隨后,諸葛亮帶領大軍開始北伐……
從公元228 年到234 年,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諸葛亮六次北伐都沒有成功,但他統一天下的決心從沒有動搖過。這時,諸葛亮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他積勞成疾,終于臥床不起,在遺憾中離開了人世。后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名句演變為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意為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一切,成為人們表達忠貞之情的名言。
介紹諸葛亮的英雄事跡精選篇2
當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作戰時,劉備被袁紹派往汝南(袁紹的本郡)一帶活動,以擾亂曹操的后方。建安六年(220__年),曹操打敗袁紹后,親自率軍進擊劉備,備逃到荊州,劉表令備屯駐新野,看守荊州的北門,以防曹操。從這時起,備在荊州居住達十年之久。
荊州靠近中原,情況比較安定,北方士大夫到這里避難的很多。劉表是一個徒有虛名而缺乏實際才干的人,他既不能利用曹操同袁氏交兵的機會襲取許都,又不能收用荊州土著及僑居的許多人才。所以當劉備來到荊州后,“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劉備本人深切認識到自己所以屢遭挫敗,主要是由于沒有優秀的參謀人員,所以對訪求人才,十分注意。當時襄陽有一個名士司馬徽,擅長識別人才,人稱“水鏡”。備找他訪問天下大計。司馬徽自稱“儒生俗士,不識時務”。而在備面前夸獎號稱“臥龍”和“鳳雛”的兩個年輕俊杰。備問是誰?他說就是諸葛亮和龐統。另外,已經歸附劉備的徐庶也向備稱述諸葛亮好比是潛伏在人世間的龍。兩人不約而同的介紹,自然引起了劉備的深切關注,他立即對徐庶說:“君與俱來”。徐庶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徐庶自從跟隨劉備以后,極為備所器重,他這樣稱贊諸葛亮的才能和風格,怎能不引起劉備對諸葛亮的傾慕和向往呢!于是劉備鄭重而謙遜地前往隆中求見諸葛亮,第一次沒有見到,第二次又落了空,到第三次才獲得了亮的接見。
相見之后,劉備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諸葛亮在答語中,先用曹操打敗袁紹的事例,說明只要措置得當,弱者也可以變強。然后指出現在曹操強大,一時難同他死打硬拼。江東的孫權亦無隙可擊,只能利用孫權,共同對付曹操。接著,亮又言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都是凡庸之輩,難以守住基業。他們下邊的智能之士,都想另擇明君。諸葛亮肯定了劉備具有“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及“思賢如渴”等優點。同時提出了今日之計,應先取荊、益,再圖曹氏的戰略部署。劉備聽了,連聲稱善。于是二人情好日密。可是關羽、張飛不相信這個初出茅廬的年青人會有多么大的本領,劉備對他們解釋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畢竟對劉備是極信服的,見劉備說出這種話,自然也就不再提出異議了。
介紹諸葛亮的英雄事跡精選篇3
傳說當年諸葛亮在襄陽隆中隱居時,天天都在用功讀書,平時很少出門。一晃已經二十多歲了,還沒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媳婦。
離隆中十多里的黃家灣,有個名士叫黃承彥。黃承彥有個獨生女兒月英,也將二十歲了,還沒有找到婆家。黃承彥看中諸葛亮的人才,有心把女兒許給他,就托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去探探諸葛亮的口風。諸葛亮聽旁人說,黃家小姐長得丑,就支支吾吾沒有答應。黃承彥心里清楚諸葛亮的想法。
有一次,諸葛亮同崔州平、徐元直、石廣元一同去拜訪黃承彥。他們來到黃家門口,剛要進去,突然從屋里竄出一只大黃狗,直往他們身上撲。他們正急著左右躲閃,忽然又從門后跳出一只老虎,諸葛亮嚇得轉身就跑,被崔州平一把攔住。回頭一看,那老虎沒來咬他們,卻把那只狗攆回門旮旯里去了。諸葛亮等人小心翼翼地進去,再一看,原來狗和老虎都是木頭做的。這時,黃承彥出來把他們讓進了屋。待賓主坐定,黃承彥伸手把桌子角一按,從門后走出兩個端茶人,把茶遞給了他們。諸葛亮正要道謝,抬頭仔細一看,端茶人也是木頭做的。他驚奇地說:“黃先生能做出如此奇巧的機關,實在令人敬佩。”黃承彥聽后,哈哈大笑,說:“這哪里是我做的,都是小女阿丑搗鼓出來的小玩意兒。”
介紹諸葛亮的英雄事跡精選篇4
五丈原位于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后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于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后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并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后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墻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游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墻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介紹諸葛亮的英雄事跡精選篇5
博望坡軍師初用計——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軍馬。云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翼德可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關平、劉封可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趙云,令為前部,不要贏,只要輸,主公自引一軍為后援。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 …… 孔明謂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來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即回軍掩殺。亮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