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英雄事跡
劉邦有關的英雄事跡5篇最新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因為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系。這里由小編給大家分享劉邦有關的英雄事跡,方便大家學習。
劉邦有關的英雄事跡精選篇1
秦軍在巨鹿打了敗仗,可章邯還有二十多萬人馬駐在棘原。他上了一份奏章,向朝廷討救兵。二世和趙高不但不發救兵,反而要查辦章邯。章邯怕趙高害他,只好率領部下向項羽投降了。
章邯投降的消息到了咸陽,秦王朝內部也發生了混亂。
那時候,秦朝的權完全操在趙高手里。趙高害死了李斯以后,知道大臣中有人不服他。有一次他牽著一只鹿到朝堂上,當著大臣們對二世說:“我得到了一匹名貴的馬,特來獻給陛下。”
二世雖然是個糊涂蟲,是鹿是馬還分得清。他笑著說:
“丞相別開玩笑,這明明是頭鹿,怎么說是馬呢?”
趙高繃著臉說:“怎么不是馬?請大家說說吧。”
二世就問大臣們。不少人懂得趙高的用意,就附和著說:
“是匹好馬呀!”
也有的害怕趙高,不吭聲:只有少數大臣說是鹿。
沒過幾天,那幾個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找個借口辦了罪。
打那以后,宮內宮外大小官員都害怕趙高,再沒有人在二世面前說趙高的不是了。
公元前220__年,劉邦的人馬攻破了武關(今陜西丹鳳縣東南),離咸陽不遠了。二世嚇得直打哆嗦,連忙派人叫趙高發兵去抵抗。趙高知道不能再混下去,就派心腹把二世逼死。
趙高殺了二世,召集大臣們對他們說:“現在六國都已恢復了,秦國不能夠再掛個皇帝的空名,應該像以前那樣稱王。我看二世的侄兒子嬰可以立為秦王。”這些大臣不敢得罪趙高,只好同意。
子嬰知道趙高殺害二世,想自己做王,只是怕大臣們和諸侯反對,才假意立他為王。他和他兩個兒子商量好,到即位那天,子嬰推說有病不去,趁趙高親自去催子嬰的時候,就把趙高殺了。
子嬰殺了趙高,派了五萬兵馬守住峣關(今陜西商縣西北)。劉邦用張良的計策,派兵在峣關左右的山頭插上無數的旗子,作為疑兵;另派將軍周勃帶領全部人馬繞過峣關正面,從東南側面打進去,殺死守將,消滅了這支秦軍。
劉邦的軍隊進了峣關,到了灞上(今陜西西安市東)。秦王子嬰帶著秦朝的大臣來投降了。子嬰脖子上套著帶子(表示請罪),手里拿著秦皇的玉璽、兵符和節杖,哈著腰等在路旁。
劉邦手下的將軍主張把子嬰殺了,但是劉邦說:“楚懷王派我攻咸陽,就因為相信我能待人寬厚;再說,人家已經投降,再殺他不好。”說完,他收了玉璽,把子嬰交給將士看管起來。
這樣,秦始皇建立起來的強大的王朝,僅僅維持了十五年,就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滅亡了。
劉邦的軍隊進了咸陽,將士們紛紛爭著去找皇宮的倉庫,各人都揀值錢的金銀財寶拿,鬧得亂哄哄的。只有蕭何不希罕這些東西,他先跑到秦朝的丞相府,把有關戶口、地圖等文書檔案都收了起來,保管好。
劉邦在將士陪同下,來到了豪華的阿房宮。他看見宮殿這么富麗,幔帳、擺設兒好看得叫人睜不開眼睛。還有許許多多的美麗的宮女。他在宮里呆了一會,心里迷迷糊糊的簡直不想離開了。
這時候,他的部將樊噲(音kuài)闖了進來,說:“沛公要打天下,還是要當個富翁呀?這些奢侈華麗的東西,使秦朝亡了,您還要這些干么?還是趕快回到軍營里去吧!”
劉邦不聽他的話,說:“讓我歇歇吧。”
恰巧張良也進來了,聽到樊噲的話,對劉邦說:“俗話說: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樊噲的話說得很對呀,希望您聽從他的勸告。”
劉邦是一向很信任張良的,聽了他的話,馬上醒悟過來,吩咐將士封了倉庫,帶著將士仍舊回到灞上。
接著,劉邦召集了咸陽附近各縣的父老,對他們說:“你們被秦朝的殘酷的法令害苦了。今天,我跟諸位父老約定三條法令:第一,殺人的償命;第二,打傷人的辦罪;第三,偷盜的辦罪。除了這三條,其他秦國的法律、禁令,一律廢除。
父老百姓可以安居樂業,不必驚慌。”
劉邦還叫各縣父老和原來秦國的官吏到咸陽附近的各縣去宣布這三條法令。
百姓聽到了劉邦的約法三章,高興得了不得。大伙兒爭先恐后地拿著牛肉、羊肉、酒和糧食來慰勞劉邦的將士,劉邦好言好語地勸他們把這些東西拿回去,他說:“糧倉里有的是糧食,不要再讓你們費心了。”
打那時候起,劉邦的軍隊在關中的百姓中留下了好的印象,人們都巴不得劉邦能留在關中做王。
劉邦有關的英雄事跡精選篇2
當各路諸侯攻破武關(在今陜西丹鳳東南),離咸陽不遠時,趙高派心腹把二世殺了。趙高想自己即位,又怕進關的諸侯不服,就把二世的侄兒子嬰立為秦王。子嬰明白趙高一肚子壞水,非常危險,就設計殺了趙高。項羽想借著咸陽內亂連夜進軍,又怕投降過來的秦軍叛變。大軍到了新安城南(今河南新安),楚軍把投降的二十多萬秦兵都給殺了,埋在大坑里。打這兒起,項羽的殘暴出了名。
公元前220__年,劉邦進了武關。秦王子嬰派了五萬兵馬守住峣(yáo)關(在今陜西商縣西北)。劉邦用了張良的計策,派兵在關左右的山頭插上無數的旗子,作為疑兵,又吩咐大將周勃帶領全部人馬,從東南側面突然打進去,殺了主將,消滅了這一支秦軍。
劉邦的軍隊進了關,到了灞上,秦王子嬰帶著大臣前來投降,車馬好像戴孝似地都用白顏色。劉邦接受了子嬰的投降,把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嬰交給將士們看管。
劉邦的軍隊進了咸陽。將士們亂紛紛地爭著去揀值錢的東西拿。蕭何首先進丞相府,把那些有關國內戶口、地形、法令等的圖書和檔案都收管起來。這些文件是將來治理國家不能少的,他認為比銀金財寶更有用。
劉邦約法三章
劉邦進了阿房宮,一見宮殿這么富麗,宮女們這么漂亮,就進了內宮,躺在龍床上不想離開了。
部將樊噲這時闖了進來,說:“沛公要打天下,還是要做富家翁?這些窮奢極欲的東西使秦亡了,您要這些干嗎?還是快點回到灞上去吧!”
恰巧張良也進來了。張良對劉邦說:“請您聽從樊將軍吧!”劉邦只好封了庫房,自己回到灞上的軍營里去。
劉邦召集了各縣的父老,對他們說:“你們吃秦朝的苦頭已經吃夠了,從今兒起,秦朝的法令一律廢除。我跟諸位父老訂立三條法令:第一、殺人的償命;第二、打傷人的辦罪;第三、偷盜的辦罪。辦罪的輕重看犯罪的輕重而定。”“約法三章”的成語就是這么來的。
百姓們興高采烈,紛紛拿著牛羊肉、酒和糧食來慰勞劉邦的將士。劉邦耐心地勸大伙把這些東西拿回去,他說:“糧倉里有的是糧食,父老鄉親們就不要再操心了。”
打那起,劉邦的軍隊給關中(函谷關以西地區)的百姓留下了好印象,百姓們都希望劉邦留在關中做王。但劉邦卻擔心項羽也會打進關中,不肯放過自己。
有一個謀士說:“將軍,我們可以一面立刻派兵去守函谷關,別讓諸侯的軍隊進來,一面招收關中的壯丁,擴大自己的軍隊。這樣才可以抵抗諸侯。”聽他這么一說,劉邦就派兵去守函谷關,不準項羽的軍隊進來。項羽的大軍到了函谷關,劉邦的守關將士說:“沛公有令,無論哪一路軍隊都不準來。”
項羽知道后,氣得連眼珠子都突出來了。他打進函谷關,到了新豐、鴻門(在今陜西西安東北)把大軍駐扎下來,召集將士們商議怎么去懲罰劉邦。
劉邦有關的英雄事跡精選篇3
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以后,各地的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沒有多久,農民起義的風暴席卷了大半個中國。
陳勝派兵遣將分頭去接應各地起義,他們節節勝利,占領了大批地方。但是因為戰線長,號令不統一,有的地方被六國舊貴族占了去。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
陳勝派出周文率領的起義軍向西進攻,很快攻進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逼近秦朝都城咸陽。秦二世驚慌失措,趕快派大將章邯(音hán)把在驪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隸放了出來,編成一支軍隊,向起義軍反撲。原來的六國貴族各自占據自己的地盤,誰也不去支援起義軍。周文的起義軍孤軍作戰,終于失敗。吳廣在滎陽被部下殺死。起義后的第六個月,陳勝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殺害了。
陳勝、吳廣雖然死了,可是由他們點燃起來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處燃燒。在南方的會稽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聲勢更大。
在會稽郡起兵的是項梁和他的侄兒項羽。項梁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楚國被奏國大將王翦攻滅的時候,項燕兵敗自殺。項梁老想恢復楚國。他的侄兒項羽身材魁梧,又挺聰明,項梁親自教他念書識字。可是項羽才學了幾天,就不愿學下去。項梁又教他學劍,項羽學了一陣子,也扔下了。
項梁很生氣,可項羽滿不在乎地說:“念書識字有什么用處?學會了,不過記記自己的名字;劍學好了,也只能跟幾個人對殺,沒什么了不起。要學,就要學打大仗的本領。”
項梁聽他的口氣不小,就把祖傳的兵書拿出來,給他學。項羽一聽就懂,可是略略懂得個大意,又不肯深入鉆下去了。項梁本是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因為跟人結了冤仇,避到會稽郡吳中來。吳中的年青人見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當老大哥看待。項梁也教他們學兵法,練本領。
這回兒,他們聽到陳勝起義,覺得是個好機會,就殺了會稽郡守,占領了會稽郡。不到幾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隊伍。因為這支隊伍里大都是當地的青年,所以稱為“子弟兵”。
項梁、項羽帶著八千子弟兵渡過江,很快打下了廣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蘇揚州市),接著又渡過淮河,繼續進軍。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義隊伍來投奔項梁,和他們聯合起來。
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由劉邦帶領,來投靠項梁。
劉邦本來是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在秦朝統治下,做過一名亭長(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長是管理十里以內的小官)。
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驪山去做苦工。他們一天天趕路,每天總有幾個民伕開小差逃走,劉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這樣下去,到了驪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伕們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對大家說:“你們到驪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鄉。我現在把你們放了,你們自己去找活路吧!”
民伕們感激得直流眼淚,說:“那您怎么辦呢?”
劉邦說:“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兒是哪兒。”
當時,就有十幾個民伕情愿跟著他一起找活路。劉邦同十幾個民伕逃到芒碭(音mángAdàng)山躲了起來。過了幾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縣縣里的文書蕭何和監獄官曹參(音shēn)知道劉邦是個好漢,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們來往。
趕到陳勝打下了陳縣,蕭何和沛縣城里的百姓殺了縣官,派人到芒碭山把劉邦接了回來,請他當沛縣的首領。大家稱他沛公。
劉邦在沛縣起兵以后,又招集了兩三千人,攻占了自己的家鄉豐鄉。
接著他帶了一部分隊伍攻打別的縣城,不料留在豐鄉的部下叛變。劉邦得到這個消息,要回去攻打豐鄉,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別處去借兵。
他到了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正好張良也帶著一百多人想投奔起義軍。兩人遇在一起,很談得來。他們一商量,覺得附近的起義隊伍中,只有項梁聲勢最大,決定去投奔項梁。
項梁見劉邦也是一個人才,就撥給他人馬,幫助他收回豐鄉。從此,劉邦、張良都成了項梁的部下。
陳勝、吳廣等主要起義領袖死了以后,由于各地起義的領導權都落在舊六國貴族手里,彼此爭奪地盤,鬧得四分五裂。秦國的大將章邯、李由,想趁機會把起義軍一個個擊破。
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城召開了會議,決心把起義軍整頓一下。為了擴大號召,項梁聽了謀士范增的意見,把流落在民間的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找了來,立為楚王。因為楚國人對當年楚懷王受騙死在秦國,一直為他抱不平。為了提高號召力,大家把他的孫子仍稱作楚懷王。
劉邦有關的英雄事跡精選篇4
不愛讀書也不愛勞動
劉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對人很寬容。他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為“無賴”,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劉邦長大后,經考試做了泗水的亭長,時間長了,和縣里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劉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羨慕得他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和呂氏結婚
劉邦的妻子是呂公的女兒呂氏,呂公本來不住在沛縣,后來和家鄉的人結下冤仇,便和家人來到了沛縣,因為沛縣當時的縣令和他是好友。在剛剛到沛縣時,很多人便聽說了他和縣令的關系,于是,人們便來上門拜訪,拉拉關系,套套近乎。劉邦聽說了也去湊熱鬧,當時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縣擔任縣主簿的蕭何,他宣布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劉邦根本不管這些,雖然他沒有帶一個錢去,他卻對負責傳信的人說:“我出賀錢一萬!”
呂公聽說了,趕忙出來親自迎接他。一見劉邦器宇軒昂,與眾不同,就非常喜歡,請入上席就坐。這次劉邦不但白吃一頓飯,酒足飯飽之后,呂公又將他盛情留下,提出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劉邦巴不得成這門親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呂氏結了婚,這就是以后歷史上有名的呂后。漢惠帝就是她和劉邦的兒子,還有一個孩子就是魯元公主。
利用迷信
歷史史料中對于劉邦和其他皇帝一樣也有很多迷信的傳說,一次,呂后和女兒在地里除草,有一個過路的老人向她們要了點水喝,喝完水討好地說她們娘倆都是一副貴人相。等老人剛走,劉邦也回來了,呂后便把剛才老人說的話告訴了劉邦,劉邦一聽也很高興,他趕緊又追上了老人,讓他也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說剛才之所以說他的夫人和女兒長得貴人相,就是因為他的緣故,而劉邦的面相是貴不可言。劉邦一聽高興極了,拜謝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來,劉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驪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經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劉邦也很無奈,走到豐邑縣的大澤休息時,劉邦喝了些酒,然后松開了刑徒們身上的繩子,讓他們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幾個人不愿意丟下他一個人走,都表示愿意跟著他。劉邦便帶領大家逃亡,前面負責開路的人回來告訴他前邊有條大蛇攔路,沒法通行,劉邦喝得有點醉了,訓斥說:“我們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開眾人,自己到了前邊,見一條蛇橫在路中間,便拔出寶劍將蛇一劍攔腰斬斷。又走了一段路后,劉邦覺得頭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邊的人。一會兒,后邊的人趕了上來,對他說在路旁看見一個老太太哭,問她原因,她說有人把他的兒子殺了。又問為什么被殺,她說他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剛才變成蛇,卻在路邊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所以才如此難過。大家當時覺得是老太太說謊,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見了。劉邦聽說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來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劉邦帶著人到處逃亡,但每次呂后都能找到他,劉邦很奇怪,問妻子原因,呂后說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繚繞,所以很好找到。劉邦后來便讓手下人廣為傳播這種謠傳,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來投奔他。實際上,這種謠傳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國家之后,有意編造的,以此證明自己與眾不同,有王者之氣。
由于這些傳說,劉邦在當地的威信逐漸提高,跟隨他的人也就多了起來,他被當地人稱為沛中的豪杰。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20__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占了陳(現在河南淮陽)以后,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這時,沛縣的縣令也想響應來繼續掌握沛縣的政權,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后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妹夫樊噲去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這邊的縣令卻又后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將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后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眾舉起了反秦大旗。這一年已經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劉邦也有四十八歲了。
劉邦有關的英雄事跡精選篇5
秦朝末年,秦始皇征發大批民工在驪山為自己修筑陵墓,規定各郡各縣都必須押送一定數量的民工前往驪山,如果數量不足或不能按期到達,不但民工要被處死,押送的人也一樣要被處死。
那時,劉邦在家鄉沛縣擔任泗上亭長之職。一次,他受縣尉派遣,押送一批民工前往驪山。半路上,不少民工知道前往驪山筑墓,必將有去無回,紛紛逃亡。劉邦知道自己即使押送剩余的民工到達驪山,所有的人也都難免一死,便在豐縣西的一個大澤旁的涼亭中和民工們一起停下來喝酒。
劉邦開懷暢飲,喝得有些醉了,對民工們說:
“我們到達驪山,也不免一死。我決定放你們離去,我也不再回沛縣去了。”
民工們對劉邦的義舉十分感激,有十幾個壯士看出劉邦將來是個大有作為的人,便當即表示愿意跟隨劉邦共圖大業。
劉邦大澤誅蛇
劉邦很高興,當天晚上便帶了這十幾個人穿行大草澤。夜,黑漆漆的,大澤中的小路已看不太清楚,劉邦便派一個人在前面探路。
過了一會,那探路的人回來向劉邦報告說:“前面路上有一條大白蛇,看起來十分嚇人,我們還是繞道走吧!”
劉邦這時已喝醉了酒,仗著酒膽,大聲說:“壯士走路,從來不會害怕什么,只有不斷向前,決無后退之理!什么大白蛇,我去一劍把它斬了!”
于是,劉邦獨自一人,一搖三晃地向前走去。走了不遠,果然見到一條大白蛇橫臥在路中,樣子十分兇惡。劉邦絲毫也不感到害怕,拔出劍來,一劍砍去,便把那大白蛇斬成兩段。
劉邦便從大蛇身上跨過去,繼續前行。走了一段路,他因酒力發作,醉得厲害,想起后面的同伴們,便停下來等候。
后面的壯士們等了一會,不見劉邦回轉,便一起前行。他們來到劉邦斬蛇的地方,見到一條被斬成兩段的大白蛇,一個老婆婆正在白蛇身旁哭泣。他們很奇怪,問她說:“老婆婆,你為什么半夜三更在這里哭泣?”
“有人殺了我的兒子。”老婆婆回答說。
“誰是你的兒子,他是怎么被殺的?”
“我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他化成了一條大白蛇,躺臥在這條道上。誰知道他竟遇上了克星赤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殺了。”
壯士們認為這老婆子是在胡說八道,剛想羞辱她一番,那老婆子突然化成一陣風,不見了。
那些壯士們都十分驚奇,前行來到劉邦停歇之處,把所見到的告訴劉邦,劉邦心中暗暗高興。那些壯士們知道劉邦是赤帝之子下凡,也更加死心塌地追隨他,對他也更加敬畏。
這個,《史記》和《漢書》中都有記載,似乎真有其事,其實是劉邦做了皇帝后,后人編出這斬蛇之事,借此說明他是“赤帝之子”,他做皇帝是天命所歸而已。
后來,“大澤誅蛇”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帝王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