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模范主要事跡
英雄模范主要事跡5篇【最新】
從古至今,中國出現不少敢于正面抗擊邪惡,及英勇獻身,無私而令人敬佩和感動的英雄人物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英雄模范主要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英雄模范主要事跡篇1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場上,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愿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1894年9月17日,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中,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后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于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這時,一發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使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隨從拋給他救生圈,他執意不接,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
鄧世昌犧牲后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并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威海衛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英雄模范主要事跡篇2
楊靖宇是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后,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在《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里,我們詳細講述了他的英雄事跡,這里再做一些簡述。
楊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_,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_失敗后,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后,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
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后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中共六屆_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范”。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于蒙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英雄模范主要事跡篇3
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日活動中,我深入學習了田家英和丁地平兩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深深地被他們的優秀品格所洗禮,特別是有三點深刻體會。
一、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人生如船,理想是帆。田家英同志始終保持對黨和革命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真理、實事求是,長期同混進黨內并身居高位的壞分子進行不妥協的斗爭,竭力挽救出現偏向的革命事業。丁地平同志從小便有平地之志,樹立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并積極探索“平地”之路,奮不顧身,視死如歸。我作為一名掛職督察干部,將以“為國督察”作為核心理念,將國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視為自身的價值取向和檢驗督察工作的準繩,做到不卑不亢,敢抓敢管,面對成功不驕傲自滿,遭遇挫折不彷徨退縮。
二、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田家英同志一生憂國憂民,他出身貧寒,進城后生活條件好了也堅持走群眾路線,不忘時時掛念群眾疾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并在我們黨的民主生活一度受到損害時不顧個人安危,真實地、負責地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反映群眾疾苦,指出我們黨在工作中的錯誤。丁地平同志從小就痛恨人壓迫人、人剝削人,領導群眾開展了“抗丁抗糧”運動和反饑餓斗爭,為廣大貧苦百姓帶了諸多實際利益。作為一名掛職督察干部,我將牢固樹立督察為民的意識,始終堅持把維護群眾權益作為出發點,融入到督察工作的具體實施中,并落實到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嚴查違法征收土地、未按期將社會保障資金統籌到位、征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未足額存入專款賬戶、征地拆遷還建房滯后等侵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切實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做有利于人民的事。
三、保持勤奮好學的作風
田家英同志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他謙虛謹慎、不慕名利,深知“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初到毛澤東那里工作時,毛澤東問他:“你到我這里工作有什么想法?”他回答:“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幾十年如一日用功讀書,逐步成為一個比較博學能文的黨員干部。丁地平同志為了探索“平地”之路,刻苦研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教程》、《抗日的八路軍》和《怎樣動員千百萬農民》等馬列經典著作,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得出“要實現‘平地’理想,只有跟著共產黨”的結論。他提出“要在自我批判中才能進步”,甚至在獄中也以自己從事地下斗爭的經歷,與蘇聯小說《鐵流》、《糧食》中描寫的人物加以比較,同大家討論,總結經驗教訓。督察工作上連中央下接地氣,既能深入土地管理工作的具體細微的操作層面,也能全面接收中央政策的指令,是學習鍛煉的極佳場所。我將倍加珍惜這次難得的掛職機會,敢于擔當、刻苦工作、敢于碰硬,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樹立“四種意識”,強化“四項能力”,不停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為土地督察和國土資源管理事業添磚加瓦。
英雄模范主要事跡篇4
雷鋒出差去安東,去參加沈陽部隊工程兵軍事體育訓練隊。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從撫順一上火車,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動手干了起來。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隨身帶的報紙,給不認識字的旅客念報,宣傳黨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陽。
到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他發現檢票口吵吵嚷嚷圍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中年婦女沒有車票,硬要上車。
人越圍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鋒上前拉過那位大嫂說:
“你沒有票,怎么硬要上車呢?”
那大嫂急得滿頭汗地解釋說:“同志,我不是沒車票,我是從山東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時候,把車票和錢都丟了。”
雷鋒聽她說的是真情實話,就說:“別著急,跟我來。”
他領著大嫂到售票處,用自己的津貼費補了一張車票,塞到她手里說:“快上車吧,車快開了。”那大嫂說:“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個單位的,我好給你把錢寄去。”雷鋒笑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就轉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車廂還感動得眼淚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鋒從安東回來,又在沈陽轉車。他背起背包,過地下道時,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邁著,雷鋒走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呀!”
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你到扶順。”
老人高興地一口一個好孩子地夸他。
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面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著說:
“孩子,俺不餓,你吃吧!”
“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饑。”
“孩子,孩子”這親熱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老人說,他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
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人,東打聽,西打聽,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
這些事后來被戰友們知道了。有人評論說:
“嘿,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卻并沒當一回事。
英雄模范主要事跡篇5
楊根思,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1月,在_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斗中,時任志愿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
29日,號稱“王牌”軍的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將大部工事摧毀,他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做好戰斗準備,待美軍靠近到只有30米時,帶領全排突然射擊,迅猛打退了美軍的第一次進攻.接著,美軍組織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再次發起進攻,他指揮戰士奮勇沖入敵群,用刺刀、槍托、鐵锨展開拼殺.
激戰中,又一批美軍涌上山頂,他親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擊,指揮第8班從山腰插向敵后,再次將美軍擊退.美軍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隨后發起集團沖鋒.他率領全排頑強抗擊,以“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當投完手榴彈,射出最后一顆子彈,陣地上只剩他和兩名傷員時,又有40多名美軍爬近山頂.危急關頭,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藥,拉燃導火索,縱身沖向敵群,與爬上陣地的美軍同歸于盡,英勇捐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