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號景海鵬個人事跡
神舟十六號景海鵬個人事跡(5篇)
景海鵬是一名出色的飛行學員。景海鵬的崗位有過幾次變動,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航天員的初心使命,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神舟十六號景海鵬個人事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舟十六號景海鵬個人事跡(篇1)
忠誠使命、不負重托,他是奮勇前進的舉旗人
景海鵬最鮮明的特質,就是獻身航天、報效祖國的宏偉抱負。1995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組建航天員大隊,他毅然放棄熟悉的工作環境、穩定的家庭生活,面對祖國的召喚,積極報名,從1500多名優秀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第一批航天員。
從入選航天員隊伍第一天起,就把個人理想與民族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把個人志向同祖國航天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熱愛航天、建功航天、獻身航天。神十一任務發射前的記者見面會上,他向記者說:“黨和國家把我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娃培養成一名飛行員,培養成一名航天員,我有義務有責任,通過多次飛行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神舟十六號景海鵬個人事跡(篇2)
不懼險阻、立志篤行,他是越挫越勇的追夢人
景海鵬三度飛天,成功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付出。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困難踩在腳下,年復一年、孜孜不倦地刻苦訓練、挑戰極限,彰顯著革命軍人的英雄豪情和血性膽氣。
為了實現飛天夢想,他制定“魔鬼式”訓練計劃,堅持做難度最高的、強度最大的、標準最嚴的訓練,一次次挑戰極限。憑著這股子狠勁和韌勁,終于入選神舟七號任務乘組。
當名字傳遍大街小巷,簽字、合影、采訪、報告等活動接踵而至,面對迅速升溫的名氣,他堅持本色,歸零心態,瞄準交會對接任務開展相關的技術鉆研,精益求精苦練,完成了2000多次的交會對接訓練,最終入選神舟九號任務乘組,實現兩度問天。景海鵬把自己的成功歸于黨和人民的教導,將完成任務當作回報祖國培養的最好方式,十九年如一日,堅持標準不降、訓練不減、目標不變,與戰友們一樣學習、一樣訓練、一樣要求,憑借對飛天的渴望和不懈努力,成功入選神舟十一號任務乘組,完成三巡蒼穹的壯舉。
神舟十六號景海鵬個人事跡(篇3)
踏實勤奮、務求完美,他是精益求精的航天人
景海鵬既當問鼎蒼穹的勇士,也當航天科研的尖兵,始終瞄準一流,勇攀科技高峰,鑄就“中國輝煌”。
他不懈探索、積極創新。每次任務準備中,都同乘組和科研人員一起,反復研究飛行程序變化,一起編寫飛行手冊,使手冊更科學、在軌更好用;任務成功后,都認真進行總結,毫不保留地反饋飛行的經驗體會,加強與飛船、火箭和航天員各系統的溝通協調,參與并完成了多項設計試驗,為工程設計人員改進產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他嚴慎細實、盡善盡美。2007年,在進行穿脫艙外服氣液插頭訓練中,他插了幾次也插不上,最后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才完成。訓練結束后,他找到工作人員,加練了一中午,找到問題癥結,最終實現了盲操作準確無誤。神十一任務中,為全面掌握噪聲測試操作,他反復練習,在一次綜合驗證實驗中,敏銳地發現噪聲測試儀顯示界面與飛行手冊一個字符的差異。
他瞄準一流、做到極致。在地面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在太空就變得異常復雜。神十一任務中,先后安排了機械臂在軌驗證、太空跑臺驗證等40余項科學試驗,他都力爭做到最好,有一點不理想,都會重做一遍,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一點,有時候甚至到凌晨一點多。在失重跑臺驗證試驗中,數次試驗都沒有成功,當地面人員都準備放棄時,他卻通過各種手段完成試驗,獲取了彌足珍貴的數據。
神舟十六號景海鵬個人事跡(篇4)
淡泊名利、執著奉獻,他是永葆本色的領路人
無論何時,他都始終堅持守住心中的夢,認真走好腳下的路,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計利只計國家利,留名只留集體名,一心只為飛天,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榮譽、正確對待戰友,始終初心不改、砥礪前行。
任務成功后,他說的最多是:光榮屬于敬愛的黨,屬于親愛的祖國,屬于偉大的人民,屬于工程全線的同志!他始終以一顆平常心干著不平凡的事,訓練中遇到不懂不會的問題能虛心求教,工作中始終嚴格遵守日常管理各項規定,生活中碰到戰友有困難能熱心幫助,被親切地稱為“知心的景大哥”。
三巡蒼穹后,成了人們心中英雄的他,經常犧牲休息時間,參加各種報告會、演講和社會活動200余場次,講述建設航天強國的感人故事,大力宣揚航天精神、傳播航天知識、播撒夢想種子,在社會上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航天熱。
神舟十六號景海鵬個人事跡(篇5)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
舉重若輕,鎮定自如。第4次站在問天閣與中外記者見面的景海鵬從容依舊。
從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時27分鐘飛行,到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游;從太空33天的中期駐留,到這次即將開始的約5個月駐留“天宮”,景海鵬成為四度飛天的中國航天第一人。
“為什么還要飛?”記者問。
景海鵬說:“作為一名航天員,執行飛天任務、出征太空是我的主責主業,就是我的工作。”
1998年1月5日,景海鵬和13名戰友一起,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
為圓飛天夢,那些年,他晚上12點前幾乎沒有休息過,也沒陪家人度過一個完整的周末,甚至沒有陪父母過一個春節。
2008年,景海鵬和翟志剛、劉伯明乘神舟七號飛天。他們密切配合,完成了我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那天,出艙艙門剛打開,翟志剛準備出艙時,座艙內突然傳來儀表報警聲:“軌道艙火災!”危急時刻,正在返回艙值守的景海鵬迅速檢查儀器的各大系統,并與在軌道艙的劉伯明進行判斷排故,同時向地面報告:“儀表顯示軌道艙火災,請地面檢查確認。”
后經天地共同判定,此為儀表誤報警,但“即使我們回不去,也一定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的錚錚誓言至今仍讓聞者動容。
天外歸來后,景海鵬歸零成績、歸零心態,又全力投入到神舟九號任務備戰訓練中。
“是黨和人民培養了我們,是祖國托舉著我們飛天。”他說,身體在天上可以飄,但是做人不能“飄”,更不能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故步自封。
神舟九號任務要進行我國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每名航天員都要熟練掌握。訓練之余,景海鵬經常為自己“加碼”,到任務考核前,他已經在模擬器練習了2000多次,是規定訓練次數、時間的兩倍。
2012年6月,景海鵬作為任務指令長,與戰友劉旺、劉洋駕乘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2016年10月,景海鵬第三次執行飛天任務。這一次,他帶著年輕的航天員陳冬一起在軌飛行33天,首次實現了中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
在太空的那段日子里,他不僅當好飛船“駕駛員”,還要當好太空科學家,積極參與系統設計、產品研制、技術攻關,出色完成了近百項空間科學試驗任務,先后提出上百條改進意見。
在進行太空跑臺束縛系統驗證試驗時,數次操作都宣告失敗。但景海鵬沒有輕言放棄,和陳冬反復琢磨、認真體會,經過多次嘗試,終于實現了在太空中奔跑,為后續航天員在空間站長期駐留時加強體能鍛煉、有效防止空間運動病積累了經驗。
7年一瞬。
此間,景海鵬的崗位有過幾次變動,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航天員的初心使命。在陸軍某部任職期間,他隨身攜帶了所有飛行訓練資料,定期和教員進行電話溝通交流,利用周末回隊訓練考核。
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上千次跳繩成為他每天的標配,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加起來有70多本,成千上萬條指令都已爛熟于心……景海鵬的身體素質和飛行技能依舊優秀。
2022年6月,景海鵬入選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
這是他第三次擔任指令長。前兩次擔任指令長時,景海鵬和隊友憑著“分秒不差、毫厘不失”的嚴謹作風,成就了我國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和中期在軌駐留任務的圓滿成功。
這一次,面對2名比自己小20歲、毫無飛行經驗及太空環境體驗的隊友組成的“跨代乘組”,景海鵬深感責任重大。每次訓練,他拿到操作指南后,都要求乘組獨立完成整個操作流程后再進行總結和講解。他還帶領乘組對空間科學試驗、航天員出艙活動、空間站維護維修、長期飛行健康防護,特別是應急與故障處置都進行了精心、精細、精準準備。
經過一年的朝夕相處,景海鵬和兩名年輕隊友非常默契,一個表情、動作和眼神,彼此都能心領神會。他說:“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堅決完成任務,用我們的雙手把所有科學家的心血汗水、智慧和夢想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