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養生要點
處暑節氣養生要點大全
很快將要迎來二十四節氣處暑了。每年處暑期間,在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在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處暑節氣養生要點,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處暑節氣養生要點
1、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
處暑節氣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中陰氣增強,陽氣減弱,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秋乏”也就隨之出現,因此,秋季養生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2、多喝水、多喝粥,預防秋燥
處暑后,天氣較為干燥、少雨,人體會因此不適,發生諸如皮膚緊繃、起皮脫屑、毛發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結等秋燥現象,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
3、保護臍部,預防疾病
處暑節氣過后,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如果對臍部防護不當,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引發身體不適。
4、少吹空調、風扇保健康
處暑時節早晚溫差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發作,經常吹空調、風扇,很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疾病;還可能導致腹瀉、胃炎和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5、適量鍛煉要堅持
鍛煉活動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平時多伸懶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伸懶腰能適當增加對心、肺的擠壓,促進心臟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腦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適。
6、“貼秋膘”要循序漸進
進入初秋,人們開始主動或被動地貼秋膘,以便為應對秋冬的寒冷儲存能量,但是,處暑節氣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
老年人處暑不能做什么
一、不要喝水太少
初秋,部分地區氣溫依然比較高,天熱的時候老人不能等到口渴再喝水,要定時定量補充水分??梢詼蕚湟粋€小容量水杯,喝的時候小口咽,每次的量約為大半杯。
二、不要讓眼睛暴曬
對于老人來說,眼睛比皮膚更怕曬。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會提早引發“老年性黃斑病變”。對于患白內障、角膜炎等眼疾的老年患者來說,保護雙眼不受紫外線侵害可促進疾病恢復。如果要外出,好戴上太陽鏡,同時戴遮陽帽或打遮陽傘。
三、不要讓腸胃著涼
人到老年,脾胃功能變差,涼的食物會讓腸胃難受。初秋,飲食烹飪要以燉、煨為主,少涼拌,如果喜歡吃涼拌食物,好加些蔥末或姜末,既可以暖胃,又可以有殺菌的作用。
四、不要在早晨外出鍛煉
為了避開秋季艷陽的照曬,有的老年人一大早去公園晨練,這樣對健康并無益處。一是日出前地面空氣污染嚴重,易造成呼吸道感染,二是老人早晨血液凝聚力高,易形成血栓,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而下午5點鐘以后,人的敏感度、協調性及適應能力處于佳狀態,氣溫也較低,十分適合鍛煉。
處暑后天氣還熱嗎
降溫幅度大:植物開始有露水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冷暖空氣勢均力敵:此時,中國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干燥。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時期,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但是如果冷空氣與臺風相會,或冷暖空氣勢均力敵,雙方較量進退維艱時,形成的暴雨或低溫連陰雨對秋季作物生長不利。
處暑節氣小知識
1、處暑節氣養生以:滋陰潤燥為主
處暑節氣時,氣象已經是秋季氣候了,天氣開始變得干燥起來,生活中要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潤燥的食物,日常也要多喝水,為身體補充水分,秋季皮膚也容易缺水,要經常給皮膚擦上具有滋潤和補水的護膚品,呵護肌膚。
2、適當增添衣物
處暑后,晝夜溫差大,而且天氣變化快,“一場秋雨一場寒”,每每下雨,更是給人秋涼的感覺。所以這個時候要適時地增加衣物了,尤其是對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以防感冒。
處暑養生食譜
芝麻菠菜
配料:鮮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凈,在開水鍋中滾燙一下,撈出浸入涼水中,涼后撈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盤內,分別加入鹽、味精、香油,攪拌均勻,再將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補肝益腎,開胸潤燥。
青椒拌豆腐
配料:豆腐1塊,青椒3個,香菜10克,香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豆腐用開水燙透,撈出晾涼,切成1厘米見方小丁。青椒用開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將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鹽、味精等攪拌均勻,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益氣寬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對胃口不開,食欲不振者尤其適合。
百合蓮子湯
配料: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沖洗干凈。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干凈。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養心,健脾和胃。
百合脯
配料:生百合60克,蜂蜜2湯勺。
做法:將百合清水洗凈放入碗內,澆上蜂蜜,放入蒸鍋內蒸30分鐘出鍋,或烘干或風干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
功效:清心安神。適于睡眠不寧,驚悸易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