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前后成熟待收割的農作物有什么
處暑前后成熟待收割的農作物有什么?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到了處暑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處暑前后成熟待收割的農作物有什么?,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處暑前后成熟待收割的農作物有什么?
處暑就把白菜移,十年準有九不離
老話“處暑就把白菜移,十年準有九不離”的意思明確指出,處暑節令是移栽大白菜幼苗的適宜時節;民間還有老話“立秋種白菜,處暑移白菜;處暑移白菜,猛鋤蹲苗曬”,都可佐證處暑是移栽白菜的大好時節;白菜是農村種植面積最多的秋菜品種之一,它約占所有秋菜產量的40%左右;因其移栽成活率較高,產量也較高,還比較耐儲存;所以大白菜也是重要的冬儲蔬菜品類之一。
2023處暑時間幾點幾分幾秒鐘呢?
2023年處暑是公歷2023年8月23日16點52分,農歷癸卯年七月八號。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斗指西南方;太陽黃經達150°;于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
處暑是幾月幾日2023?
2023年處暑的時間為:2023年8月23日。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初秋炎熱將結束。“三暑”(小暑至處暑)與“三伏”均代表高溫極端天氣,時間軸和溫度軸上的曲線表現基本一致:暑天來,伏天到;伏天消,暑將盡。
元代文人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從而開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氣爽的時節。
處暑是三伏天結束嗎?
處暑不是三伏的最后一天,處暑節氣到來時一般三伏已過或者接近尾聲。根據元代文人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初秋炎熱將結束。處暑的到來同時也意味著進入干支歷申月的下半月。處暑是廿四節氣中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
處暑農作物種植有什么關系?
古代勞動人民沒有什么農業作業歷,也沒有成型的技術指導,只能依據一些農諺或詩歌之類的,當然最出名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歌。它告訴人們什么時間該做什么,會有什么自然現象。比如驚蟄是指蟲子等該活動了,一方面告訴農民要做好害蟲的防治工作。
處暑是暑的終結,意味著炎熱的夏季悄然離去。農民這時有許多事情要做。有的地區還吃一些食品來懷念這炎熱的夏季,因為夏季怎么說農事還是較少的,農民相對休閑一點。但隨著天氣的變化,中間熱兩頭冷的天氣還是要注意身體健康,春困秋乏,有很多疾病會趁虛而入。
在農業作業上還是要防旱,但只要不是大旱就無需澆水,這時也是果實即將成熟期,過多水分反而影響品質。一些作物陸續秋收,處暑的到來意味著農民開始忙起來了。處暑之后,天氣變化會影響農業收成,大風會是莊稼倒伏,水果落地,冰雹會砸上蘋果,留下傷痕。所以農民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不然一年的收成毀于一旦。有時趕上惡劣天氣,寧肯早收也不能讓農產品全部遭災。比如,2008年,喬納金正成熟摘袋后,趕上冰雹,遼寧一些地區果農損失很大,有個別果農懼怕雹災提前摘了,就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