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跡的故事
英雄事跡的故事(精選5篇)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的辯證道理,其本旨離不開“國”“民”兩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有關英雄事跡的故事,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英雄事跡的故事篇1
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是被千古傳誦的一代詞人。本無心爭權奪利,一心向往歸隱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無意,他曾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他嗣位時,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進貢,茍安于江南一隅。他精于書畫,諳于音律,工于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荒靡的生活,風格柔靡,但是這并不是他向往,他甚感空虛無奈;后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李煜詞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
后主前期詞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
英雄事跡的故事篇2
做人不易,做英雄更難,做一名頂天地,泣鬼神,叱咤風云的大英雄難上加難。 英雄造時事,大英雄更成就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
我,一個十五歲的少女,與追星族們有著相同的花季,卻與星族們有著不同的追求:我羨慕英雄,無時無刻不在追尋著英雄。
我把目光投向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矗阂晃簧砼箅?,坐跨棗紅神馬,迎著獵獵北風,人昂馬立。對:這就是令我五體投地的拿破侖,他身經(jīng)百戰(zhàn),大戰(zhàn)四十場,成就千古英名,被譽為法蘭西的國魂。連貝多芬都稱頌的大英雄,您說我能不羨慕嗎 無奈地域所隔,時光不在,我不僅成不了拿破侖,就連踏上拿破侖戰(zhàn)斗過的土地都十分渺茫。
我把目光轉(zhuǎn)向革命圣地延安,吟詠著:幾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只見:窯洞里走出一位大英雄:他身材魁偉,面帶紅光,壯語豪言。他,創(chuàng)立世界第一大黨,引領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擊日本侵略者,推翻蔣家王朝,終使我們當家作主站起來。對,這就是毛澤東。然而,能夠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實踐者,在當時沒有第二位。我只有崇敬,崇拜,敬佩加敬仰。
我再把目光轉(zhuǎn)向西楚大地,這里歷史的塵封中,走出了我的同鄉(xiāng)——西楚霸王項羽,他高唱力拔山兮氣蓋世,他斬木為兵,揭竿而起,高舉義旗,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終使八百里秦關皆屬楚??煸?,何等氣蓋,真英雄也!
然,拿破侖遠逝,毛澤東千古,楚霸王塵封,欲尋英雄無形蹤,內(nèi)心空,空,空。 我慨嘆:烽火不起,時事不再,和平之日,英雄難覓。
每天所見的:身染粉筆的`教師,頭帶安全帽的工人,身著紅服的清潔工,冒雨執(zhí)勤的警察……哪里會看到英雄 每天所經(jīng)歷的:頻繁的作業(yè),無盡的考試,苦苦沖刺的高考。整個人如同圓規(guī),每天畫著周而復始的圓,哪里會產(chǎn)生英雄 燈下,我昏昏欲睡,索性來個徹底大睡,夢中:我看到一批批學生跨進大學之門,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干凈的馬路向遠方延伸……突然,一輛車飛速向我駛來,即將撞上之際,警察一雙大手,使我重獲新生……
我回憶夢中之景,幡然醒悟:育才的教師,建筑的工人,馬路的清潔工,置自身性命于不顧的警察,不正是我苦苦尋覓的英雄嗎?
英雄事跡的故事篇3
在中國歷史上,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陷入重重包圍的軍隊轉(zhuǎn)危為安的人,屈指算來,僅有幾個。而西晉時的劉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劉琨是西晉時期著名的將領、音樂家和文學家,也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
西晉末年,匈奴騎兵經(jīng)常南下騷擾中原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劉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和好友祖逖一起,聞雞起舞,發(fā)憤圖強,希望能收復失地,還 老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
公元307年,劉琨帶領部下一千余人離開洛陽,歷經(jīng)艱難險阻來到晉陽(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由于戰(zhàn)亂頻仍,已是一座空城。劉琨到了那里,安撫流民,加強城防,重視農(nóng)業(yè),發(fā)展生產(chǎn)。很快,晉陽城恢復了活力,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安居樂業(yè)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匈奴騎兵再次興兵南下,圍攻晉陽城。一夜之間,五萬匈奴兵把晉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劉琨一看,大事不妙,一面趕緊修書一封,命人快馬加鞭送出城去,請求救援;一面在城內(nèi)嚴防死守,各個要塞都增加了兵力,以抵御匈奴人的進攻。
劉琨深知晉陽城的士兵根本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便守城不出。雖然匈奴人數(shù)次罵陣,劉琨都置若罔聞。他希望以拖延時間的方式來等待援軍。惱羞成怒的匈奴人卻等不了,他們數(shù)次攻城,但都被劉琨帶領的守軍頑強地擊退。匈奴人見久攻不下,索性就駐扎在晉陽城外,坐等劉琨彈盡糧絕,那時再攻城就不費吹灰之力。
劉琨在煎熬中又過了幾天,援軍還 是未到。已是深夜,劉琨還 在四處巡查。此時的他千鈞重擔在身,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登上城樓,看著一隊隊的巡邏士兵走過,心里稍感安心。但憑樓遠望,不遠處就是匈奴騎兵的營地,雖然燈火通明,卻寂靜無聲,顯然,匈奴人已經(jīng)睡去。
劉琨深知:現(xiàn)在晉陽城內(nèi),糧草僅能維持半月;原本守軍才不過兩千,匈奴人幾次攻城,又損兵折將不少;援軍遲遲未到……想到這里,劉琨忍不住一聲長嘆,抒發(fā)心中的抑郁之情。
突然,遠處的匈奴營地里傳來一陣騷亂,似乎被劉琨的長嘆聲驚醒。看到這,劉琨靈機一動,想起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的四面楚歌所懾,不戰(zhàn)自敗的故事。他趕緊命人拿來胡笳——匈奴人最喜愛的樂器,站在城樓上吹奏起來。
劉琨忘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吹著匈奴人最熟悉的曲子。憂傷的胡笳一路嗚咽著傳到了匈奴營地,好似慈祥的母親在呼喚久別的游子,又似溫婉的妻子在思念離家遠征的丈夫。漸漸地,匈奴營地里騷動起來,許多士兵走出營地,急切地尋求聲音的來源。有的情不自禁地低聲吟唱,有的則黯然淚下。連年背井離鄉(xiāng)的征戰(zhàn),久攻不下的城池,已經(jīng)讓匈奴士兵備感疲憊。在這異域他鄉(xiāng),突然聽到熟悉的鄉(xiāng)音,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在士兵中間蔓延開來。
劉琨吹了一夜的胡笳,吹得自己淚流滿面,吹得匈奴士兵歸鄉(xiāng)心切。
第二天一大早,探馬來報,匈奴已經(jīng)撤兵北歸。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昨夜劉琨的胡笳曲,讓匈奴人軍心大亂,士氣低落,許多士兵結伙乘夜逃亡回家。匈奴首領見狀,不得不下令連夜拔營起寨,退回老家。
就這樣,劉琨不費一兵一卒,解了晉城之圍。從此,“一曲胡笳救孤城”成為流傳千古的美談,劉琨以他面對強敵時的勇敢和智慧,留名青史,被后世稱道。
英雄事跡的故事篇4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xiāng)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fā)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
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英雄事跡的故事篇5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涌現(xiàn)出一個個人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他們都曾為我們的民族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眾多的歷史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漢代的太史公司馬遷。
司馬遷,字字長。生活在西漢景帝、武帝時期。他從小就聰慧過人,加之出生在世代為官的家庭里,自小就受到文學的熏陶,為以后寫出鴻篇巨著奠定了基礎。
青年時期的司馬遷,曾經(jīng)離開家鄉(xiāng)到各地游歷。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國,一路上的見聞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里。游歷回來的他原本很高興,可不幸的是他的父親生病了,生命危在旦夕,父親臨終前的遺愿成了司馬遷畢生的努力和追求。
為了能盡快完成父親的遺愿,他天天埋頭寫作,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就在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史記》的寫作時,飛來的橫禍改變了他的命運。“李陵事件”的幾句耿直之言盡成了他最痛苦的記憶,并受盡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摧殘。在多少個日日夜夜,絕望充斥著他的生活,傷心欲絕的他甚至有過一死了之的念頭,可一想到父親的遺愿,他潸然淚下,怎能帶著遺憾去見九泉之下的父親呢?就這樣他憑借著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煉獄般艱難地寫出了令世人驚嘆的千古絕唱《史記》。人生的苦難成就了他輝煌的人生。此生已無怨無悔。
雖然司馬遷生活的時代已離我們極其久遠,但他人生的印記卻還是那樣地清晰可見,尤其是他那在絕境中頑強奮斗的精神早已穿越了時光的隧道,成為人們在逆境中的指路明燈。永遠為后人所傳頌。
斯人已逝,但他永遠活在我的心中,不曾離開過。相信他的精神將會伴隨我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