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跡感悟
英雄事跡感悟(精選5篇)
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對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這一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關于英雄事跡感悟,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英雄事跡感悟(精選篇1)
“聞雞起舞”“中流擊楫”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故事里無處不透露出主人公奮發圖強、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感動、激勵了無數人。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祖逖。他出身于武將世家,少年時父親去世,由兄長撫養長大。他性格豁達,為人慷慨,仗義疏財,但從小不喜歡讀書。長大后,他胸懷遠大抱負,立志報效國家。這才發現,要想治國安邦,空有拳拳報國之心是不夠的,必須具備淵博的才學。
于是,年輕的祖逖開始發奮讀書,他深知,自己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彌補以往虛度的光陰。
當時,他和好友劉琨一起擔任司州主簿,兩人感情深厚,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經常在一起讀書練劍。
為了能抓緊時間學習,他和劉琨約定每天要早早起床看書、練劍。可是,那個時候沒有鬧鐘,怎么辦呢?有一天半夜,祖逖聽見雞叫,他翻身坐了起來,叫醒劉琨,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怎么了,天天都有雞叫聲呀?”祖逖說:“不如我們以后聽到雞叫就起床看書、練劍,如何?”劉琨欣然贊同。從此以后,兩人一聽到雞叫便起床讀書練劍。無論酷暑嚴寒,刮風下雨,兩人從來都沒有間斷過。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之后,兩人不僅學問大有長進,既能出口成章、妙筆生花,又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藝,成了文武全才。祖逖幾次游歷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經天緯地、輔國佐君的棟梁之材。
當時,北方匈奴經常南下攻晉,而晉朝統治階級內部卻爭斗不斷,百姓已置身于水深火熱之中。
祖逖看到國土淪喪,百姓遭殃,非常痛心,于是上書晉元帝司馬睿,請求舉兵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重振國威。當時的司馬睿正在平定江南地區,還 顧不上北伐,于是任命祖逖為豫州刺史,提供一千人的糧草和三千布匹,作為北伐中原的給養支持。沒有士兵,祖逖自己招募;沒有盔甲武器,祖逖自己籌集。
一切準備停當,祖逖帶領著從中原一起流亡來的部屬和幾百戶鄉親,渡江北上。
戰船一路向北,來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激起的浪花拍打著船頭。祖逖神情莊重,站在戰船的甲板上,看著滾滾東去的滔滔江水,面對著與自己生死與共、同甘共苦的勇士,他知道,現在的自己就是勇士們心中的中流砥柱。他手敲船槳,大聲說道:“勇士們,祖逖若不能橫掃敵寇、復興中原,就絕不再渡此江,就如這滔滔江水,一去不返!”船上的勇士深受感染,他們舉起刀槍,齊聲高呼:“愿與將軍共存亡!”呼聲如滾滾雷聲震動天地,就連咆哮的江水也被這震天的呼聲掩蓋了。
祖逖率軍渡江后屯兵江陰,招兵買馬,打造兵器,很快就招募了兩千士兵,組成了一支強大的北伐軍隊。
祖逖禮賢下士,善于招納人才,而且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因此將士同心,所向披靡,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不僅如此,祖逖軍紀嚴明,勤儉節約,鼓勵農業生產,被中原百姓當作父母一樣尊敬和愛戴。每次祖逖凱旋,百姓們都不約而同地送來豬、羊和美酒,犒賞三軍。
但是正當祖逖厲兵秣馬、積蓄力量,準備完成復興中原的大業時,東晉統治集團內亂,導致北伐失敗,收復的失地又被攻占。祖逖憂憤而終。
中原人民聽聞祖逖去世,十分悲痛,他們紛紛為祖逖修建祠堂,以表懷念。雖然北伐的事業未竟,但祖狄發奮圖強、報效祖國的精神,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景仰和稱贊。
英雄事跡感悟(精選篇2)
我心目中的英雄,那可是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運動健兒、當今的航天英雄…其中最閃亮的一顆——那便是世界冠軍--劉翔。
劉翔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他是我們中國田徑的驕傲!他如此輝煌的成就是與平日的訓練分不開的。
盛夏,劉翔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地進行訓練,三九嚴冬,他短衣短褲在田徑場上奮力跨越。劉翔的刻苦努力、永不言敗的精神始終貫穿在他的每一堂訓練課中。技術訓練時,被欄架絆得失去重心、摔倒在地是常事,別的運動員在磕碰之后常常是選擇放棄,準備從頭再跨,而劉翔卻能堅持到底,因為他認為練習像“戰斗”一樣,訓練就是比賽,要是在比賽中,又怎么能輕易放棄比賽、離開跑道呢?正因為劉翔刻苦的訓練,所以他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2001年5月28日,劉翔獲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頭銜——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10米欄冠軍。2004年5月8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國際田聯大獎賽上,劉翔以13秒06的成績戰勝了約翰遜的13秒13。第一次面對面地戰勝了約翰遜,也是戰勝了劉翔心目中的偶像。2004年8月27日,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上,劉翔以12秒91,平由英國選手科林·杰克遜的紀錄奪得了金牌,創造了中國人在短道項目上的奇跡和神話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年僅21歲的劉翔一舉奪得了110米欄的冠軍,不僅完成了中國的`零的突破,也是亞洲的零的突破。劉翔成了中國體育界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也是許多人心中當之無愧的英雄。在接下來的4年里,這個年青的小伙子,頻頻創出佳績。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劉翔因病退出了比賽,雖然有些遺憾但他仍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過了一段時間,劉翔用自己堅強的意志戰勝了病魔,手術成功了,我聽到這個消息,心里非常高興。劉翔如此堅強的意志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馬上就可以從回國家隊了,繼續為國家爭光。我相信他一定會在今后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雖然他不一定馬上就取得輝煌的成績,但是我仍然為他加油、鼓掌。因為他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使我感受到了他心中永遠不滅的一團圣火。他這種從頭再來不向命運低頭的超強意志值得我們這一代好好學習。“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致愛的親人。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眼神…”這首歌唱出了劉翔的心聲。我相信他一定會有一個更好的開始。
古人云:“不以成敗論英雄”。在競技體育的賽場上,風云變化,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沒有人能確保自己是常勝將軍,特別是在眾多對手與自己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勝利與失敗可能僅僅是在0.01秒那么短暫的瞬間中。成功的人固然是英雄,失敗的,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勇士和英雄。
英雄事跡感悟(精選篇3)
實習期間,工作閑暇之余,我會翻翻報刊讀讀雜志。一天,看到《今日玉環》上刊登了英雄陳朝陽、黃茂平的先進事跡,于是便聚精會神地閱讀起來。陳朝陽,玉環縣經濟貿易局副局長。
在打擊生豬私屠濫宰執法過程中,為捍衛法律的尊嚴,遭抗法的人襲擊而壯烈犧牲。黃茂平,玉環縣楚門專職消防隊一名普通戰士。在赴搶險救災途中遇險墜海,在關鍵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一同墜海的戰友,而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不幸因公徇職。兩位英雄的壯舉,給我以強烈的震憾和啟示。人到底應該怎么活著?人的一生究竟該怎樣度過?有的人活了百歲,但碌碌無為默默死去,很快就被世人所遺忘;而兩位英難的生命雖短暫,卻轟轟烈烈萬古流芳,將永遠雋刻在榴島大地的人們心中。生命固然可貴,是什么促使陳朝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為了推進私屠濫宰專項整治工作,確保百姓節日期間吃上放心肉。他以人民事業為己任,視服務群眾為天職,身體力行地執行“執法為民”的宗旨。在依法制止私屠濫宰工作中,忠實地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在危急關頭不畏強暴不怕犧牲,他的死重于泰山!他用自己滿腔熱血維護了法律的尊嚴,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動,展示了當代優秀領導干部嶄新的精神風貌。短暫人生,鑄就永恒的光輝,英雄壯舉,令人蕩氣回腸,譜寫著一曲新時期的英雄壯歌。黃茂平的英雄壯舉,使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強烈洗禮。他用年輕的生命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立身,怎樣做人。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立好身做好人很不易。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誰會輕易地放棄呢?黃茂平在生死關頭,用他26歲鮮活的生命,為自己短暫的人生書寫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黃茂平只是一名消防戰士,再平凡不過,可是他人生的每一頁都書寫著精彩。在火魔面前,任何畏懼都不存在。與火魔的戰斗,不僅磨練了他的意志,也使他在一次次的救人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折射出當代青年的人性光輝。也正是緣于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視,才會在生死抉擇的一剎那,在冰冷的海水中拚盡全力把受傷的戰友不斷地向上提,在自己體力已明顯不支的情況下仍毫不猶豫地把單杠梯推給身后的戰友。
他將生的希望留給戰友,自己卻沉入海中,結束了自己激情涌動的人生樂章。他的花樣年華和青春笑臉在那一瞬間化作一縷星輝,走向了永恒,他的名字——黃茂平,在那一刻起已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放下報紙,我不禁感慨萬千。是啊,所有的英雄不是生來就是英雄,他們同樣經歷過春風秋雨,經歷過苦難與坎坷。同樣生活在陽光下,在親人愛的滋潤中成長。尋覓英雄的人生軌跡,可以加深我們對英雄的理解。讓我們記住陳朝陽、陳茂平這兩個閃亮的名字,記住他們留給我們的這筆情感財富!
英雄事跡感悟(精選篇4)
古語說:“忠孝不能兩全”,“為國者終不顧家”。這當然不是說,報效國家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管自己的家庭,而是說,當國家更需要自己的時候,要能公而忘私,甚至放棄個人和家庭的幸福。自古以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很多的。
漢代有個青年將領叫霍去病。他16歲就參了軍,跟著舅舅衛青到邊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戰。別看他年紀輕,卻英勇善戰,能指揮成千上萬的騎兵步兵,屢建戰功。有一次,他率領一萬精銳騎兵,深入敵后幾千里,打敗了敵人。后來他和衛青分兵兩路,和匈奴進行決戰,終于擊退敵人,使國家的北方消除了外來的威脅。漢武帝加封有功將士,讓他和衛青共同擔任大司馬,統率全國的軍隊。
霍去病少年從軍,為國出生入死,卻顧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從不追求享樂。漢武帝為他建造府第,給他優厚的待遇,他卻說:“匈奴還沒消滅,我怎么能顧自己的小家呢?”
因為長年征戰,霍去病得了重病,2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把短暫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祖國,使人民享受了安寧。
英雄事跡感悟(精選篇5)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傳唱了許多年,這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帶路,為保護轉移躲藏的鄉親,他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里,突然四周響起了槍聲,敵人發現上了當氣急敗壞的將二小殺害,犧牲時,年僅13歲。最后八路軍從山上沖了下來,消滅了全部的敵人,鄉親們將二小放在擔架上,呼喊著二小的名字,但是王二小再也聽不到了。
雖然王二小犧牲了,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作出的貢獻,永遠不會忘記他這個抗日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