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的英雄事跡
古往今來的英雄事跡(精選5篇)
人生就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人活著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自始至終都是一名英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往今來的英雄事跡,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古往今來的英雄事跡(篇1)
董存瑞叔叔,我從書中看到您的英雄事跡,您的英雄事跡讓我非常感動。而且,您的英雄事跡早已經是家喻戶曉了,人們把您的英雄事跡編排成電影,還用您的英雄事跡來教育我們呢!知道了您的英雄事跡之后,我心想: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黨給我們的,我們絕不辜負黨對我們的期望!
您曾經說過:“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您就是靠著這樣的毅力,這樣的頑強,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隆化一帶地區的解放鋪下了成功的軌道!也為新中國添了一份不小的貢獻!
因為您的毅力,您的堅強,還有您的事跡,為了中國的解放增添了不少的動力!
董存瑞叔叔,你知道嗎?人們為了紀念您,為您題詩:
脊梁柱,石旗桿,一尊永恒的雕像。
爆破元帥董存瑞,生死邊緣走來回。
負傷亦毋下火線,南征北戰懼怕誰?
隆化戰場莫疲憊,滿身開花視如歸。
遙望故鄉山水美,舍己英雄千古垂。
是啊!您的一生,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想著黨,從后腦到腳跟,全身的每一個地方都獻給新中國了。
您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您的鮮活的面孔,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您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也是最崇高的!
古往今來的英雄事跡(篇2)
“兵安在?青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是多么令人傷感的感嘆啊,站在黃鶴樓上,向北望去,滿眼戰火肆虐后的荒蕪之景。自己昔日本是強大的、富強的國家,如今成為了入侵者的盤中餐。而自己的父老鄉親、自己的子民卻飽受迫害,橫尸遍野。在臨安的君王卻不思北伐。忍半壁江山之辱!
就在這時,我們的抗金名將,我們百姓口口相傳的精忠岳飛站在黃鶴樓上,無比感傷。于是,這位不僅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同時也飽讀詩書的大將。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愛國名篇:《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全詩將自己的名利、官職、錢財置之度外。為了能請纓銳旅,還將自己的家人給皇上做了人質。而到頭來,望北邊,還是千村寥落。我們的大將岳飛是何等感傷,又何等無奈。朝廷的消極防御戰略,讓岳飛這樣的英雄無用武之地。可想而知,岳飛心中壓抑,再看大宋的士兵,都死在金人的鐵蹄之下。大宋的子民,都無辜的死在熊熊的戰火之中!然而,岳飛的北伐夢想終究沒有實現。大宋的畫卷,始終缺了半面,大宋的土地,始終是半壁江山。然而,在這畫卷中,在這江山里,一直有著一位愛國的將軍。
一首滿江紅,唱不盡英雄岳飛的北伐大夢,一個北伐夢,道不完精忠岳飛的愛國之心,一首詩篇,在時光里永存,岳飛,與歲月同在,與日月同輝!
古往今來的英雄事跡(篇3)
書中描寫他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公元194趙云初仕公孫瓚,三國演義中趙云在磐河之戰解救了公孫瓚,并與河北名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在三國演義的記述趙云是一名萬人敵的猛將,他一生中與他交手的名將并不多,所殺名將則更少,就三國演義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與曹操軍作戰時斬殺‘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覽,三十余合戰敗‘河北四庭柱’之一張郃。
劉備初到荊州時,趙云斬殺山賊張武,搶得的盧馬獻與劉備。
公元207年趙云斬殺來犯新野曹仁部將呂曠,并以十數合戰敗李典。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擊劉備至當陽長坂,劉備丟下妻子南奔,趙云一面抱著幼主劉禪,一面保護劉備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趙云被封為牙門將軍。
在三國演義中當陽長坂是趙云的成名戰,長坂坡中趙云進出先后救出陷入敵陣的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殺夏侯恩奪得名劍青釭,斬殺曹洪部將晏明,夏侯敦部將鐘縉、鐘紳,唬退張郃。力戰焦觸、張南、馬延、張(豈頁)四將,在曹操軍陣中往來沖突,如入無人之境,共斬曹營名將50余員。當時曹操亦贊曰:“真虎將也!”《三國演義》這本書,還細看了52集動漫版的《三國演義》這部動畫片,使我增長了見識。其中桃園結義、連環計、草船借箭、單刀赴會、空城計等等故事真是精彩。其中還塑造了很多典型:正面人物是關羽和諸葛亮,反面人物是曹操,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器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關羽、黃忠、馬超、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等等。其中最令我感動是那一身膽量的趙云,他為蜀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三國演義》里對趙云的描寫是:趙云,常山人,字子龍,初時跟隨孫公瓚,后投靠劉備。趙云武力超群,在陽長阪惡戰七進七出,殺得曹軍聞風喪膽,后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跟隨諸葛亮北伐,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劉備稱贊為“一身都是膽”。作為“五虎上將”之一的趙云,其英勇事跡數不勝數,但其中一次,至今讓我仍記憶猶新,這就是“單騎救阿斗”。
有一次,在陽長阪,趙云單槍匹馬惡戰曹軍,殺得曹軍四處逃竄、潰不成軍。曹操對他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很想讓趙云歸順于他,但趙云不但沒有投降他,而且還殺了曹軍的將領50余名,砍段曹軍軍旗5、6根,終于救出了主人阿斗。從這故事里我知道了趙云武功超群、英勇善戰、勇冠三軍,真是智勇雙全,同時很忠義于主人,不把金錢看得很重,不被誘惑所吸引,就算粉身碎骨,也要保護主人,其品德和氣節真令人贊嘆不已。
趙云真不愧為好男兒,這種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羅貫中寫的中國第一大名著《三國演義》,我的腦子里紛飛著那關云長過長過五關,斬六將,趙云單騎救幼主,張飛獨擋長板坡、諸葛七擒孟獲的生動畫面。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出生入沙場戰斗的虎威大將軍趙子龍也。
趙云,字子龍。在七十八萬曹軍當中單騎救主,在群魏軍中返老回年,救出黃忠,勇不可擋。他高大威武,喜歡穿白衣白甲白袍,但血污常常飛起落在他身上,令他的白甲成紅血甲。一生跟隨主公蜀王劉玄德北打南攻東伐西討,忠心耿耿,立下了漢馬功勞,但是最后年老病多,死于蜀國軍營中。
古往今來的英雄事跡(篇4)
古人早就發現,越往北走,北極星就升得越高,當然北斗星也會同樣升得越高。他們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會不會高過頭頂,向南偏去?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過這種景象,下面我給朋友們講一個“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漢年間的一位大將,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是另一位史稱“不敗將軍”衛青的外甥。那時,北方的匈奴經常對漢朝邊境進行掠奪。霍去病18歲時,被派遣領兵北征匈奴,他率領800名騎兵沖入敵陣,一氣斬殺匈奴兵兩千多人,生擒匈奴單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兩千五百戶冠軍侯。
幾次勝仗后,匈奴的軍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遙遠的大沙漠以北地區。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萬多匈奴騎兵又向南進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區(今河北北部一帶)燒殺搶掠,漢朝邊民上千人死于匈奴鐵騎之下。于是漢武帝決定遠征漠北,徹底消滅匈奴軍隊。
這年,漢武帝調集10萬騎兵以及步兵輜重隊幾十萬人,由衛青和霍去病率領,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霍去病率軍從代郡(今山西代縣),出發,在大沙漠地帶縱橫馳騁,行軍兩千多里,終于捕捉到敵軍主力。于是霍去病指揮漢軍發動猛攻,一場激戰開始,長槍象稻草一樣折斷,莽莽草原,棄尸累累,山河變色,日月無光。幾天血戰之后,漢軍終于勝利。這場戰役,殲敵七萬名,匈奴左賢王部幾乎全軍覆滅。霍去病率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德爾山或杭愛山)。為慶祝這次戰役的勝利,霍去病率眾在狼居胥山頂積土增山,舉行祭天封禮。
晚上他在營外散步,抬頭仰望北斗時,吃驚地發現,北斗七星已經越過天頂,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圖案,第一眼幾乎都沒認出來,他趕忙招呼將士們一同觀看,大家都對這奇特的景象嘖嘖稱奇,覺得天圓如蓋,地方似棋,宇宙奧妙,不可盡言。隨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舉行祭地禪禮,并登臨北海(今貝加爾湖),刻了一塊記功碑,埋在那里,然后凱旋還朝。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僅24歲。這位軍事天才不講享受,一生為戍邊事業奮斗,他有兩句名言流傳至今:“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貝加爾湖的緯度大約是北緯55_,北斗星上中天時就已轉向南天了。這對于生長在中原地區的人們來說,確實算個稀奇事。唐代的劉商在《胡笳十八拍》詩中寫道:“怪得春風不來久,胡中風土無花柳,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嘆這種景象。
古往今來的英雄事跡(篇5)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于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后,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并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愿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云,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于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