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事跡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事跡(精選5篇)
190年,漢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崩潰,軍閥四起,天下大亂。208年發生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事跡,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事跡(精選篇1)
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忙,就能夠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十分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忙,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我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十分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事跡(精選篇2)
1、溫酒斬華雄
曹操率領關東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劉關張三兄弟跟隨曹操之時默默無聞。曹操那時手下的前鋒孫堅等人都是一等一的優秀大將。但都被華雄所斬殺。從此華雄便不可一世起來。并且接二連三地斬殺了曹操好幾員猛將。關羽此時主動請纓要求前去作戰。曹操無奈之下,給關羽斟了一杯熱酒,關羽要求回來再喝。拍馬前去時眾人無為為他捏了一把汗。正要探聽情況時,馬鈴響聲已經傳了過來,關羽手提著華雄的人手扔到了地上,而剛才斟好的酒還余溫尚存。從此關羽名聲大振。
2、三英戰呂布
歷史上記載呂布有勇無謀,貪戀美色等,但他的武功卻是很多人所不能戰勝的。有此事為證。當年就連曹操也說過這句話:呂布英雄,天下無敵!并且招集了十八路諸侯專門擒拿此人。戰中,呂布愈加精神抖擻。于是便出現了劉、關、張三兄弟上馬共同對付呂布各種撕殺,八路人馬都看呆了。在呂布想撤退之時,八路人馬大喊著一齊掩殺過來。可見此時的場景得有多么地驚心動魄啊。
3、賺城斬車胄
劉備要脫離曹操的控制,特意把軍馬放在徐州,那里由車胄守住,曹操命令車胄暗害劉備,車胄和陳登設計好后。陳登念劉備愛民仁慈之心,不忍下手并且密告于劉備。關羽將計就計并且偽裝曹軍來援助,車胄領兵出城時一舉拿下斬首,入城安撫百姓。
4、屯土山約三事
曹操率軍討伐徐州劉備,劉備趁曹軍未立穩時劫寨但被殺得大敗。劉備單騎沖出重圍倉皇投奔袁紹,張張敗走芒碭山,而關羽保護著劉備的妻小在下邳城死守。后曹操愛關羽這個人才,便設計抓住關羽想讓他歸降。后在曹將張遼的勸說下為了劉備的同生共死的盟約,和劉備的妻小,無奈才留了下來。雖然身在曹營,錦衣玉食,待遇優厚,但一打聽到劉備的消息后,乘著曹操送的赤兔馬毫不猶豫地走了。
5、斬顏良誅文丑
關羽在曹操面前說:“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某雖不才,愿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上馬、提刀、睜眼、豎眉沖陣。奔顏良。顏良欲問來者何人,措手不及,被云長一刀,刺馬下。下馬、割首級、栓馬項、飛出陣,如入無人之境。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事跡(精選篇3)
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兵入南蠻。而此時南蠻內部剛經歷內訌,高定軍事政變殺了前首領擁護孟獲稱王。諸葛亮派馬忠和李恢兵分兩路攻打南蠻,自己率軍擊敗高定主力部隊,殺了叛軍高定。孟獲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過滬水,進入云南,于孟獲交戰,生擒孟獲。
首次抓住孟獲,諸葛亮好酒好肉招待,并且故意讓孟獲觀看蜀軍軍隊實力,孟獲看了并不服。諸葛亮就放他回去。之后卻找來孟獲副將,稱孟獲把罪名全部怪在他身上。副將十分生氣,諸葛亮故意把他也放了。副將回去后,心中憤憤不平,就把孟獲綁了送至蜀營。
孟獲第二次被抓,心里更是不服,諸葛亮再次放他回去。這次孟獲回去也想出一計謀,其弟孟優假裝來蜀營投降。諸葛亮識破其計,故意灌醉孟優。等到孟獲來劫營的時候,再次被諸葛亮擒住。這第三次擒拿孟獲,孟獲仍不服氣,認為不過是遭人暗算被計謀陷害,并不臣服。諸葛亮仍然放孟獲回去。
第四次孟獲以為諸葛亮獨自出來堪察地形,帶兵欲偷襲諸葛亮時候,又中計被抓。第四次孟獲部下感恩諸葛亮寬厚,竟然灌醉孟獲,親自把孟獲送至諸葛亮軍營。第五次被抓的孟獲仍然是覺得被內賊陷害,于是諸葛亮又放回孟獲。
如此反復幾番,孟獲并不臣服,最后孟獲投奔木鹿大王還有烏戈國國王,兩個大王雖然兵力強勢卻仍然被諸葛亮打敗,孟獲最后終于下跪起誓,永不反叛,效忠蜀國。至此,幾次三番和南蠻征戰,終于收復南蠻人心,保障了以后蜀國南境安寧。
兩軍交戰必有死傷,為此南征回師途上,諸葛亮還命士兵制作了一種食用饅頭來祭奠死去的冤魂。
諸葛亮出戰之前曾有部下阻止,稱南蠻險惡之地,不宜一國丞相出師,以防意外。可是諸葛亮擅長外交權術,人心連結,當時諸葛亮就已有征服南蠻免除后患之心。在南蠻境內,諸葛亮聞之孟獲在當地破有人心,于是想到制服孟獲,以其來統領南蠻效忠蜀國。于是便有了諸葛亮南征七擒七放孟獲的典故。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事跡(精選篇4)
“周瑜”每被提及,總會有人輕輕嘆息:“啊,多厲害的英雄!只因嫉妒毀了自己。唉,可惜,好可惜!”因為大家都拜讀過《三國演義》,所以“三氣周瑜”這個故事家喻戶曉。久了,大家都知道有個小雞肚腸、疾賢妒能的周瑜。可歷史事實呢?并不像我們聽說的那樣,周瑜應該是三國中一個完美、耀眼的金星呢!
周瑜最出眾的特點就是儀容了。在古時周瑜和孫策同被人們呼作“周郎”、“孫郎”。“郎”在古代稱貌美的男子。兩人因為情投意合自然結義金蘭,升堂拜母了。再后來,兩人又娶了被稱作“國色”的大喬和二喬,周瑜真可謂情場得意。
周瑜被蔣干評為“雅量高致”的人,氣量并非像小說中的那么小。程普對此有深刻的印象。在周瑜剛入伙時,程普自恃年高,百般刁難、欺侮周瑜。但周瑜非但沒有計較,有問題時還經常向程普請教。程普非常感動。從此,一句“氣廓非凡”就又成為對周瑜的閃光的評價之一了。古語還有一句:“曲有誤,周郎顧。”可見周瑜音樂造詣的高超。還有,一句“雅量高致”舍他其誰?
周瑜“有禮”,“有禮”體現在他待人謙恭。遙想孫策死后,孫權即位。這位年輕的君主沒有威信,自然不被部下尊敬。別人對孫權行禮都是想越簡單越好,可惟獨周瑜不厭其煩,依然作大臣對君主的禮。那樣認真,那樣忠誠,很難有人不感動的。一片赤誠丹心也。
“外事問周瑜,內事問張昭。”孫權這一席話概括了周瑜天才的軍事能力。周瑜做事周密嚴謹,肯定靠得住;周瑜用兵英勇果斷,當然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周瑜為吳國的興亡作出不朽貢獻,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奮力一搏,橫掃千軍。“目光所及之處,檣櫓灰飛煙滅。”氣勢何等的大。周瑜手下皆義兵也,故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周瑜是一個情感細膩的音樂家,是文武雙全的軍事家。情場、官場、戰場,場場得意。這樣一個大英雄,怎么不能成為歷史長河中的明星呢?用易中天先生的話說,只是歷史離我們遙遠,被風塵所湮沒了吧。
俞岳良簡評:讀書,應該不僅僅讀手上的這本書,還應該讀與之有關的書。如讀《三國演義》還要讀讀《三國志》,讀小說的周瑜還要讀歷史的周瑜,甚至讀生活中的有關人和事。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事跡(精選篇5)
望著臺上細膩、傳神的京劇,忽然想起,好久沒看了吧。再一次看“三國戲”,再一次看戲臺上你那白色的臉譜,我不禁再次嘆息了。
三國的曹孟德啊,你明明是一代的英雄啊,又為何會落得個奸臣的罵名呢?
也許沒有人理解,或者說很少人懂你。曹孟德,此刻無言,我卻只想握住你的手,與你一同舉酒暢飲,揮散一切憂愁。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是你發自內心深處壓抑已久的吶喊吧。你的出身,在那個時代人們的眼中,可以說是卑賤的——一個宦官的養子,但又怎樣?哪能阻擋你那顆追求理想的心啊!你胸懷大志,頂天立地,足智多謀;你滅黃巾,討董卓,敗袁紹,定北方,創魏國;你愛子民,興修水利,減免賦稅,鼓勵生產,百姓也因此安居樂業。你從不把自己看得有多重要,即使你的馬不小心踩了農民的田地,你也未因自己的身份而徇私免罪,甚至割發代首。你是如此英明,可觀天下,又有多少人看得到?此刻,我只想握住你的手。
赤壁之時,只恨那可惡的東風,讓那周瑜展露了些許才華,打了勝仗。承載著“天下歸心”的帆船終究漸行漸遠,敗走華容道,你三次仰天大笑,誰能看透你的心?人們就只看到你的狼狽,只會嘲笑你的自不量力,問蒼天,誰又能真正讀懂你的心?
生存在這個“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社會里,你似乎沒有選擇。還記得你曾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如果當君子的代價就是被凌辱,被踐踏,被消滅,甚至被殺的話,你寧愿當一個能夠實現自己抱負的奸雄。于是,你挾天子以令諸侯,攻屠鄴城,……曾經的輝煌業績,在這一瞬間,都被天下人全盤否定,從此,在人們眼中,你只是一個奸臣。可誰又能懂你背后的辛酸?又有誰能體會你對百姓對社稷深沉的愛?更有誰看到,你隱藏在堅強外表下的黯然神傷?此刻,讓我,就讓我來握住你的手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品讀《三國演義》,沉浸在英雄的世界里,雄姿英發的周瑜,深謀遠慮的諸葛亮,仁厚愛民的劉備,……放眼望去,只有你,就是你,曹操,才是我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