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书_午夜91_协议合同格式模板范本大全

協議書 > 實用素材 > 事跡 >

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

時間: 麗菲 事跡

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7篇

當《榜樣7》專題節目在CCTV-1播出后,我們知道了退休醫生路生梅的先進典型事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

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篇1)

一大早,兒科醫生路生梅就在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的診室中忙碌起來,盡管已年近八旬,但每周三天的義診卻是雷打不動。

1968年,24歲的路生梅向母校鄭重承諾:“服從祖國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當年12月5日,坐上西行的列車,輾轉到達佳縣后,路生梅才真正認識到陜北農村的貧窮。

佳縣位于陜北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交接處,環境惡劣、條件艱苦,“糠菜半年糧、喝水靠驢拉”就是當時佳縣人民的真實生活寫照。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路生梅說:“佳縣的醫療條件也特別落后,整個佳縣人民醫院就是兩排墻皮脫落的舊窯洞,只有4名醫生,2名護士,而自己則是當地第一個科班出身的兒科醫生。”

由于醫生極度短缺,當時佳縣人民醫院不分科室,為了盡快掌握內、外、婦、兒、中醫針灸等各科知識,路生梅每天堅持在煤油燈下學習到深夜,寫下了幾十本筆記,很快成為醫院的多面手。

“這個地方不大,你架子再大、表現再高傲,人家不會買你的賬。”路生梅說,但是你治好一個病人,解決他的問題,便會一傳十、十傳百,群眾才會認可你、信任你。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清晨,路生梅穿著從北京帶來的塑料底棉鞋,到離縣城十幾里的崔家畔村出診。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覆蓋著厚雪,每走幾步就會滑倒摔跤,兩個多小時里,她摔了40多跤。在臨近村子的下坡路上,她索性就半躺著滑了下去。當一身泥濘的她出現在病人家里時,全家人像看到救星一樣號啕大哭起來。看到患者的病情很重,路生梅就住了下來,直到病人完全好轉,她才離開。

“不能守著醫院等病人,而要走進農戶找病人。”路生梅常常和醫護人員叮囑。1983年,路生梅著手創辦了佳縣人民醫院小兒科,并成為首任兒科主任。“醫生對病人必須一視同仁,讓病人花小錢、治大病。”兒科創立之初,路生梅便給科里定了規矩,對貧困老百姓要以善心扶貧、以仁術救命。

在佳縣工作期間,路生梅曾多次被選派到北京和西安進修,由于學習成績突出,北京協和醫院、西安兒童醫院等都希望她能夠留下來,但都被她謝絕了。“我在1969年的入黨申請書中做過承諾,我要扎根佳縣,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路生梅說。

不變的承諾,一生的堅守。在路生梅的帶領下,佳縣人民醫院的兒科水平,特別是小兒靜脈穿刺技術名列前茅,“佳縣兒科”的名氣更是讓許多外地甚至黃河對岸的病人慕名前來。

1999年,路生梅從佳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的位置上退休,本可以休息的她卻繼續堅持為當地百姓義診,義診的地點,有時在醫院,有時就在路生梅家里。有人粗略估算,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義診的患者已經超過了10萬人次。

路生梅說:“我將永遠記得是黨和人民給我信任、給我力量。我要把當選代表看成一次鞭策、一個新的起點,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回報社會,回報對我的認可。”

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篇2)

1968年,24歲的路生梅服從分配,從北京來到陜西佳縣,成為當地第一名科班出身的兒科醫生。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路生梅揪心的卻是當地落后的醫療水平,她立下樸素的諾言:“這里的群眾需要我,我屬于陜北高原。”

50多年來,路生梅堅守信念,以醫者仁心守護著百姓健康,傾盡全力,讓老百姓少花錢治好病,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找路大夫看病既省事又放心,一個藥方子十來塊錢就能看好。”黃河對岸山西臨縣高家灣的高俊娥,帶著小外孫來陜西佳縣看病,“我3個兒女小時候都找路大夫看過病,我們相信她。”

高俊娥口中的路大夫,是陜西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兒科主任路生梅。像這樣到醫院找她看病、來家里咨詢的老鄉每天都有。她每次都認真詢問病情,盡量開便宜管用的藥方。

路生梅大學畢業后扎根佳縣已53年,她以醫者仁心守護著百姓健康,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這里的群眾需要我,我屬于陜北高原”

一孔窯洞,就是路生梅的家。屋內陳設雖然簡陋,卻整潔干凈,墻上的黑白照片將我們帶回了曾經艱苦的歲月。

1944年1月,路生梅出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首都醫科大學前身北京第二醫學院。

“服從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1968年,24歲的路生梅畢業后分配到佳縣人民醫院,成了當地第一個科班出身的兒科醫生。

佳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條件艱苦。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路生梅說:“縣醫院是兩排破窯洞,喝的是黃河水,而且每人每天只給一瓢。睡的是土炕,還要忍受虱蟲叮咬。”

相比生活的艱苦,讓路生梅更為揪心的是當地群眾醫療常識的匱乏。

來佳縣工作不久,她出診救助一位難產婦女,當她急匆匆趕到,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個老婆婆正準備用一把家用剪刀剪臍帶。路生梅趕緊奪過剪刀,一邊消毒一邊解釋:如果用不干凈的剪刀剪了臍帶,破傷風桿菌就會順著臍血進入小孩的體內,危及新生兒的生命。

為了不讓病人失望,她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學習各種醫學知識。白天坐診、出診,夜晚油燈下看書、記筆記,成為她生活的常態。就這樣,“準專科醫生”生生變成了全科醫生。

“這里的群眾需要我,我屬于陜北高原。”路生梅下定決心改變當地落后的醫療條件。50多年里,路生梅歷經各種考驗,可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她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一定要讓老百姓少花錢治好病”

“一定要讓老百姓少花錢治好病。”1984年,路生梅任婦兒科主任,創辦兒科,她給科里定了規矩,“對貧困百姓以自己的善心扶貧、以自己的仁術救命。”

為提高護理質量,路生梅東奔西跑,四處籌資,讓科室所有護士分批到西安兒童醫院進修。當時佳縣是全榆林地區最窮的縣,佳縣醫院是全地區條件最落后的縣醫院,然而佳縣醫院小兒科在全地區小靜脈穿刺上取得了團體和個人第一名的好成績。

“不能守著醫院等病人,要走進農戶找病人。”一個風雪交加的清晨,路生梅穿著從北京帶來的塑料底棉鞋,到離縣城十幾公里的崔家畔村出診。

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覆蓋著厚雪,每走幾步就會滑倒一跤。近兩個小時里,她摔了40多跤。有時碰到大下坡,干脆躺在雪地上往下滑。當一身泥濘的她出現在病人家里時,全家人像看到救星一樣嚎啕大哭。

因患者病情較重,路生梅留下治療了好幾天,直至患者好轉,待準備離開時,細心的女主人為她送上一雙千層底的棉布鞋。路生梅霎時因感動紅了眼圈。

經過多年發展,現在佳縣人民醫院已成為具有一定醫療水平的二級甲等醫院。“我們依舊堅持路主任少花錢治大病、不花錢能治病的原則。”醫院現任兒科主任武艷說。

“生如火花,有多少能量就釋放多少”

“路大夫來了!”近日,記者跟隨路生梅走進佳縣佳蘆鎮敬老院,她是這里的老熟人,定期來這里義診,熟悉這里每一個老人的身體狀況。

“腦梗住院了嗎?平常血壓高不高?”聽診、測血壓,路生梅一一叮囑。“動作慢一點,每天要堅持鍛煉。”敬老院院子里,她教老人們如何使用健身器材。

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除了每周到醫院義診,平時來家里咨詢看病的人也很多,只要來病人,路生梅立刻放下手頭的事,認真診治。

50多年來,除了外出培訓、回京探親,她幾乎沒離開過佳縣。

“我回京探親時,電話還是一直響,都是病人來電,問我啥時候回去。”路生梅說。五十三載已過,但路生梅仍在“超期服役”。有人粗略估算,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義診的患者超過10萬人次。

此外,路生梅還組建老年志愿者團隊,帶動身邊更多老年人做公益,為社會做貢獻。“我是被路大夫的事跡所感動,才加入了志愿者團隊。”志愿者李愛峰說。

疫情發生后,76歲高齡的路生梅主動請戰馳援抗擊疫情一線,并向黨組織遞交了1萬元特殊黨費。

“今年我打算到中醫醫院學習小兒推拿技術,然后辦個學習班,把小兒推拿推廣到醫院臨床。”路生梅說,“生如火花,有多少能量就釋放多少。”

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篇3)

路生梅,女,1944年1月生,佳縣人民醫院退休醫生。

在陜北佳縣,有個北京姑娘路生梅,1963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第二醫學院,1968年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佳縣人民醫院,這一待就是50年,未曾離開。從門診到手術臺,從韶華到白頭,這位北京姑娘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這塊黃土地上的人們。

面對艱辛,路生梅選擇了扎根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佳縣的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初出茅廬的路生梅心懷熱血,穿過狹窄的石頭路,走過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來到了佳縣人民醫院。醫院周圍空曠的荒野中零星散落著幾座墳頭。當時佳縣城人們喝的水是渾濁的黃河水,而且每人每天只給一瓢;睡的是土炕。身在他鄉、身為異客的路生梅想家、想北京、想親人、想朋友,不知偷偷地哭了多少次。

有一次,路生梅走了一個小時夜路,來到病患家中,家里光線昏暗,一個披頭散發的婦女坐在一個土袋子上,半邊土炕沒有席子。走近細看才知道是一個產婦,等她趕到的時候,孩子已經生下,旁邊的人正準備用黑乎乎的家用剪子給孩子斷臍。路生梅立刻制止并搶過剪子,用消毒器械認真地給孩子斷臍包裹。目睹這一切,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里落后的醫療條件,普及科普衛生知識。就在那一瞬間,她突然有了一個想法:要在佳縣為黨工作五十年,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

面對病患,路生梅選擇了奉獻

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路生梅到離城十幾里的崔家畔出診,當時她穿的是北京帶來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幾步就摔一跤,跌倒了、爬起來,再走、再跌跤,就這樣一連跌了四十九跤,臨進村時又是一個很長的下坡路,路生梅真怕再跌跤,索性滑了下去,差點掉溝里。

在醫學院,路生梅學的是小兒科。但當時佳縣人民醫院不分科,每個醫生必須掌握內、外、婦、兒、中醫、針灸各科的知識,因此她迎頭趕上,一切從頭學起,利用零碎時間,寫下一摞摞筆記。

由于醫生比較少,住院醫生是24小時值班制,連續一周才能換班,到了星期日,人已累至極點。在一個星期日的晚上,路生梅心想這周的班總算快值完了,明天可以好好睡一覺。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原來是一個腸穿孔的病人住院了,緊急的救治手術是在汽燈下進行的。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手術,病人得救了,路生梅卻昏倒了,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直到星期二中午才醒過來。

面對機遇,路生梅選擇了放棄

1981年,路生梅回到了闊別十三年的故鄉,在北京協和醫院進修,1983年參加陜西省第一屆兒科主治醫學習班,不但學到新理論,而且學到了老師們嚴以治學、學以致用的態度。由于學習成績突出,北京協和醫院的周華康主任、西安兒童醫院的張鳳翔主任都表示愿意把她調到他們那里,老同學劉領珍也勸她到香港大醫院工作,他給路生梅開綠燈。

當時路生梅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還有一個深愛著自己的丈夫,曾答應過他不離不棄。也許是兒女情長,也許是和佳縣淳樸的群眾有了感情,對佳縣這塊土地有了割舍不下的情意,她婉言謝絕了老師和同學的好意,信守自己的承諾,重回佳縣。

面對挑戰,路生梅選擇了擔當

1984年醫院分科了,由路生梅初任婦兒科主任,創辦小兒科。她深知科風的重要性,反復強調醫患關系如魚水關系,每個醫生對病人必須一視同仁,對貧困老百姓以自己的善心扶貧、以自己的仁術救人。

為了提高護理質量,路生梅東奔西跑、四處籌資,讓科室所有護士分批進修,她們也不負眾望,護理技術提高很快。當時佳縣是全榆林地區最窮的縣,佳縣醫院是全區條件最落后的縣醫院,然而佳縣醫院小兒科在全區小靜脈穿刺上取得了團體和個人第一名的好成績。通過幾年的努力,一個紀律嚴格、作風正派、關系和諧、嚴以治學的科室終于創辦成功。

面對考驗,路生梅選擇了忠誠

1999年,路生梅退休,面對年薪20萬的聘請,她不動心,因為她要信守自己的承諾,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她繼續留在了佳縣,用良心、愛心、醫術治病救人,守護佳縣兒童的健康,繼續堅持少花錢治大病、不花錢能治病的原則,堅持不濫用抗生素、不濫用激素,造福佳縣一代兒童。平時來家里看病的人很多,只要來病人,她會立刻放下飯碗,認真診治。

退休后的路生梅組建了“老年人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關愛老人兒童、關愛社會、關愛環境的志愿服務活動。她自信地說:“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合格的人民醫生,合格的佳縣人”。

1994年路生梅被評選為佳縣“共產黨員標兵”;2010年榮獲兒科協會“突出貢獻”獎;2016年被評選為“感動榆林”2015年度人物、第四屆“榆林好人楷模”;2017年榮獲榆林市兒科協會“兒科醫師終身成就獎”,被佳縣縣委、縣政府授予“兩學一做十佳標桿”榮譽稱號,被佳縣機關工委授予“2016年度黨員標桿”榮譽稱號。

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篇4)

路生梅的專業是兒科學,但是那時的佳縣醫院沒有分科。為了不讓患者失望,路生梅在工作之余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學習各種醫學知識,找各種書籍學習婦科、兒科、內外科知識,又找當地的老中醫請教偏方,不斷提升自己的醫務水平。白天坐診、出診,夜晚在油燈下看書、記筆記成為她生活的常態。一本《新法接生手冊》幾乎被她翻爛,全背下來了,然后路生梅在醫院里、鄉村里大力宣傳普及新法科學接生。

路生梅有個原則:開藥盡量簡單,最好不要用太貴的藥,盡可能先緩解病人的痛苦。她只開便宜的藥、管用的藥、適量的藥。“一定要讓老百姓少花錢治好病。”年輕的同事發現,有些藥的包裝是100粒,路醫生會開出十粒甚至幾粒的藥方,病人也能省下一筆開銷。

“除了內外科、兒科,我還學會了婦產科、皮膚科技術。不少老鄉習慣看中醫,我又自學了針灸。”就這樣,路大夫變成了一位全科醫生。

陜北地區山連山、溝套溝,過去交通不發達,許多群眾就醫不便。為了讓群眾能及時看病,路生梅常常需要出診。

一個冬天的早晨,在一陣緊促的喊叫聲中,路生梅匆忙裹上衣服,帶好隨身醫療箱,跟著老鄉到十幾里外的崔家畔出診。當日大雪紛飛,她穿的是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幾步就摔一跤,一路上摔了40多跤。老鄉實在不忍,說他隔天背孩子到醫院就診,但路生梅堅決不同意。快到村口有段下坡路,她索性坐在地上往下滑。

“當時心里只想著有個孩子還在等著我,時間就是生命,我必須前行。”路生梅說,經診斷,孩子患的是麻疹肺炎。村子里竟有5個類似癥狀的孩子。為防止病情蔓延,路生梅在村里人的幫助下把這幾個病兒集中在一起治療,不到一周,所有的孩子都痊愈了。

1983年,路生梅著手創辦了佳縣人民醫院小兒科,并成為首任兒科主任。隨著治愈的患兒越來越多,“佳縣兒科”在周邊縣區打響了名氣,許多外地甚至黃河對岸山西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如今,佳縣的醫療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新生兒死亡率從20世紀60年代的千分之六十降至千分之零點六。

走出黃土高原是很多人的夢想,當年和路生梅一樣的很多大學畢業生紛紛回到了大城市。對路生梅而言,并非不是沒有機會。1981年她在北京協和醫院進修,1983年參加陜西省第一屆兒科主治醫學習班。由于學習成績突出,北京協和醫院和西安兒童醫院都想把她調過去。來時是異鄉,如今是故鄉。“我不去,這里的群眾需要我。”她說。

路生梅說每次給其他人送行的時候都是她心情最復雜的時候,“作為醫生誰都愿意到條件好的地方生活,人家走了,我何嘗不想?”

“但是我曾諾過要在這里為佳縣人民服務。我給自己的丈夫給自己的婆婆都承諾過,不會離開這里,不會離開他們。”

1999年,操勞半生的路生梅退休了。西安和榆林的幾家大醫院提出想高薪返聘她,她再次謝絕,依舊在佳縣醫院和佳縣中醫院為孩子們義診。義診的地點有時在醫院,有時在她家里,因為病人干脆就直接找到路生梅的家里。當地的有些家庭,四代甚至五代都找路生梅看過病。有人粗略估算,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義診的患者就超過10萬人次。

“有時候看到我治過的我搶救過的病人,他們后來有了更好的生活,或者他們走出去貧困地區,又做了對國家非常有意義的事業,我就覺得特有成就感。”

從北京到佳縣,從門診到手術臺,從韶華到白頭。路生梅說:“佳縣人太好了,在生活上幫了我一輩子。在工作中,我只是做了一個醫生應該做的,他們卻充滿感激。做人不能忘了感恩,我只能加倍對他們好。”

醫者仁心,醫者佛心。在路生梅看來,做醫生一定要有慈悲之心。“沒有慈悲心做不了醫生,要設身處地得為患者考慮,為他們的利益著想。”

在接受《北京周報》記者采訪時已是晚上十點多,仍然有患者給路生梅打來電話問診,路生梅一一耐心地聽,認真回復。

“我閑不下來的,大家伙兒需要我。”她笑著說。

“作為黨員,為黨工作沒有退休年齡;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沒有退休年齡。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當被問到什么時候能“停下來”時,路生梅說:“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知道有多少,可能后面我眼睛看不見了,耳朵聾了,不能做這些醫療工作了。我想再學學中醫號脈,背一些中醫處方,學一些不用耳朵不用眼睛能給人看病的手段。”

有人說在時代的發展里面,承諾是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的。

“什么叫承諾?不變的東西才叫承諾。說話要算數,不打退堂鼓的。” 路生梅一諾五十年,一諾千金。

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篇5)

扎根黃土高坡54載——這個曾經地道的北京姑娘,從首都北京到陜北縣城,從青絲烏發到鬢染霜花,將自己的美好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老區的父老鄉親。偏遠小城佳縣也成為她命運相系、用心守護的第二故鄉。

1968年12月,路生梅24歲。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畢業的她,響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告別家人,只身踏上遠赴陜北的列車。這是她第一次離開北京。當她風塵仆仆,終于站在簡陋的鐵柵門外時卻發現,佳縣人民醫院就是兩排破舊的石窯洞。

號稱“石頭城”的佳縣縣城,喝的是毛驢馱回的渾濁黃河水,還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瓢;不會生火爐子,晚上只能睡冷炕……望著醫院周圍的空曠荒野,路生梅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

讓路生梅決心留下來的,是兩次難忘的出診。

一次,她趕了1個多小時夜路來到患者家。昏暗的煤油燈下,破舊窯洞里的半邊炕上沒有席子,臉色蒼白、披散頭發的產婦坐在土袋子上,孩子已經出生,一名婦女卻一直死死揪住產婦的頭發,說“產婦‘血迷’(失血性休克)了,揪著頭發就不會昏死過去。”另一名婦女拿來黑乎乎的家用剪刀,準備給孩子剪臍帶。路生梅急忙搶下剪刀,用自帶的消毒器械為孩子斷臍、包裹。“老鄉們哪里懂得,因不衛生斷臍引起的新生兒破傷風死亡率,在那個年代幾乎是百分之百。”那一刻,路生梅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里落后的醫療條件和生育觀念。

還有一次是在大雪天,路生梅下鄉出診。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十幾里的路摔了40多跤。快到村口時又是下坡路,摔怕了的路生梅索性半躺著滑了下去,到患者家時幾乎成了一個泥人。

患者是個得了麻疹肺炎的孩子,這是一種典型的呼吸系統傳染疾病,嚴重肺炎也正是嬰幼兒麻疹死亡的罪魁禍首。經過叩診、人工呼吸、糾正心衰等一系列治療,孩子的病情終于穩定。路生梅剛松了口氣,有村民告訴她,村里還有幾個孩子得了同樣的病。路生梅果斷將患兒集中在一起,阻斷了傳染源。

那幾天,路生梅就住在老鄉家,悉心醫治、寸步不離。幾天后,孩子們痊愈了。臨走時,孩子的母親拉住路生梅,塞給她一雙千層底的棉布鞋。原來,老鄉已悄悄量了她的腳底尺寸。看著大姐熬夜通紅的雙眼,路生梅感動得說不出話。

“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要扎根佳縣,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這片土地。”這樣的承諾,被路生梅鄭重寫進了入黨申請書。

那個年代,佳縣地瘠民貧、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鄉親們小病扛,大病也扛。路生梅在校學的是兒科,但在當時的佳縣,缺醫少藥、醫院不分科,每個醫生必須掌握內、外、婦、兒、中醫、針灸等多科知識,一切必須從頭學起。

可供學習的資料有限,就托人從外地買;沒有上級醫生,就向書本學、向老醫生學;每天晚上煤油燈下看書,夜晚12點前沒睡過覺。很快,刻苦鉆研的路生梅就成了醫院的“多面手”。

醫院是24小時值班制,連續一周才能換班。一次,路生梅值班的第七夜,突然來了一個腸梗阻患者需要緊急手術。兩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后,患者得救了,路生梅卻暈倒了,昏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時光推移,當初和路生梅一起赴邊遠地區的同學們都陸續調回了北京。面對親友的勸說和擺在面前的回京機會,路生梅卻一再婉言謝絕——為了更專業、更有效地救治更多患兒,路生梅立志要為佳縣醫院創辦兒科。

東奔西走、四處籌資……在她的主持下,佳縣人民醫院兒科終于在1983年獨立分離出來,路生梅出任首任主任。為提高醫療和護理技術,路生梅送科里所有護士分批進修學習;資金不足時,她就自掏腰包;她還將從外地學到的先進管理經驗運用到工作中,使大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死亡病例討論、各科室會診等制度在科里開展后,又被全院推廣。

路生梅的努力很快見到成效,兒科成為佳縣醫院的骨干科室。在全區小兒靜脈穿刺技能大賽中,拿下了團體、個人雙“第一”的好成績。同行們感嘆:佳縣是榆林地區最窮的縣,佳縣醫院是全區醫療條件最落后的縣級醫院,佳縣醫院兒科卻是榆林地區最好的。

1999年,路生梅從佳縣醫院兒科主任、副院長的崗位上退休,每天到家里找她看病的人仍然絡繹不絕。2018年12月,路生梅終于完成了“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承諾,她又向自己作出新的承諾: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篇6)

“紅巖山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有何懼,一片丹心向陽開。”《榜樣7》里的“仁心醫者”路生梅,一輩子扎根高原、守望高原,對黨忠誠一輩子、為人民奉獻一輩子,即使退休了也堅持為民服務,將奉獻進行到底,這就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真實模樣”。逐夢新征程,趕考新時代,廣大青年干部要以路生梅為標桿,向“榜樣”學習和致敬,解鎖“寒梅為何這樣紅”的“駐心密碼”,讓青春如梅花般精彩綻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賦能添彩。

從“為黨工作50年”中讀懂“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如磐初心”,在許黨報國中校準“奮斗坐標”。1968年冬天,寒風獵獵。年僅24歲的北京姑娘路生梅收拾好行囊,踏上了西去的列車,從城市來到黃土高原。次年,她便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要扎根佳縣,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一諾值千金,此后五十多年時光里,路生梅便一直守在佳縣,幾乎從未離開。在長期的服務實踐中,她從一名兒科醫生成長為一名全科醫生,為無數患者解除了病痛。初心易得,始終難求。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為青年干部,要將堅定理想信念作為終身課題,常修常煉,要信一輩子、守一輩子,永葆“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政治定力,讓“信仰航標”永不偏航。

從“不到十里路就摔了49跤”中讀懂“但愿蒼生俱飽暖”的“滾燙赤心”,在為民造福中筑牢“宗旨意識”。“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為了幫群眾解除病痛,路生梅風雨無阻,無論白天黑夜還是雨雪泥濘,只要群眾有需要,她就隨時出診。一次下雪天,路生梅穿著塑料底棉鞋出診,路滑、鞋也滑,剛走了不到十里路就摔了49跤,但她含著淚爬起來繼續走。快到村口時有一個大下坡,地滑收不住腳,她就干脆坐著往下滑,等到了患者家,早已一身泥污。在路生梅心中,老百姓就是天和地,人民幸福永遠是她矢志不渝的追求。為此她可以奮不顧身。青年干部要始終牢記,人民幸福是“國之大者”,要將人民在心中“置頂”,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當好人民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領路人。

從“78歲仍住在窯洞”中讀懂“唯開廉潔在花中”的“如水廉心”,在“潔己從公”中行穩“人生之舟”。水以清為貴,人以廉為尊。路生梅看病有一個原則——“小錢治大病”,能不住院就不住院,能不輸液就不輸液,盡量為患者開便宜、管用、適量的藥。面對大醫院拋來的橄欖枝,她都一一謝絕。退休后,她到佳縣兩所醫院義務坐診,卻聲明分文不取。如今,78歲的她仍住在自己生活多年的窯洞里,只講奉獻不求索取,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甘之如飴。“最是清廉能致遠”,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吃苦在前、奉獻在先,始終做到“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內不愧于心”,爭做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營造者、維護者,永葆共產黨人先進本色。

榜樣7先進人物路生梅事跡(篇7)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每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感召著身邊的人。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榜樣,她就是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退休醫生路生梅。

1968年,24歲的路生梅響應國家號召,從北京來到陜西佳縣,成為當地第一位科班出身的兒科醫生。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她立下了樸素的誓言:“這里的群眾需要我,我要在這里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為了改變當地落后的醫療條件,她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學習各種醫學知識,白天坐診、出診,夜晚在油燈下看書、記筆記,成為她生活的常態。在這期間,她多次放棄返京機會,從專科醫生到全科醫生,從全科醫生到兒科主任,再到醫院副院長,50多年里,路生梅歷經各種考驗,除非是培訓和回家探親,她幾乎沒有離開過佳縣,她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信念,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莊嚴承諾。

退而不休,為黨工作無期限。路生梅經常說:“我是一只拴著線的風箏,無論走到哪,只要病人一拉線,就會回到他們身邊。”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拒絕了北京親人讓她回京安度晚年的建議,也拒絕了各大醫院的坐診聘請,而是選擇繼續留在佳縣,繼續為當地群眾診療治病,退休22年來,路生梅義診患者超過15萬人次。

“作為黨員,為黨工作沒有退休年齡;作為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也沒有退休年齡。”這就是路生梅的堅守。如今,路生梅仍在“超期服役”,繼續用精湛的醫術守護著百姓的健康。

3318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气体检测仪-氢气检测仪-可燃气体传感器-恶臭电子鼻-深国安电子 | 蜘蛛车-高空作业平台-升降机-高空作业车租赁-臂式伸缩臂叉装车-登高车出租厂家 - 普雷斯特机械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 杭州货架订做_组合货架公司_货位式货架_贯通式_重型仓储_工厂货架_货架销售厂家_杭州永诚货架有限公司 | 塑胶跑道_学校塑胶跑道_塑胶球场_运动场材料厂家_中国塑胶跑道十大生产厂家_混合型塑胶跑道_透气型塑胶跑道-广东绿晨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安德建奇火花机-阿奇夏米尔慢走丝|高维|发那科-北京杰森柏汇 | 炭黑吸油计_测试仪,单颗粒子硬度仪_ASTM标准炭黑自销-上海贺纳斯仪器仪表有限公司(HITEC中国办事处) | 面粉仓_储酒罐_不锈钢储酒罐厂家-泰安鑫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国产频谱分析仪-国产网络分析仪-上海坚融实业有限公司 | 岩棉板|岩棉复合板|聚氨酯夹芯板|岩棉夹芯板|彩钢夹芯板-江苏恒海钢结构 | 直线模组_滚珠丝杆滑台_模组滑台厂家_万里疆科技 | Dataforth隔离信号调理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加速度振动传感器-北京康泰电子有限公司 | 吸污车_吸粪车_抽粪车_电动三轮吸粪车_真空吸污车_高压清洗吸污车-远大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复盛空压机配件-空气压缩机-复盛空压机(华北)总代理 | 【黄页88网】-B2B电子商务平台,b2b平台免费发布信息网 | 两头忙,井下装载机,伸缩臂装载机,30装载机/铲车,50装载机/铲车厂家_价格-莱州巨浪机械有限公司 | 昊宇水工|河北昊宇水工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丹尼克尔拧紧枪_自动送钉机_智能电批_柔性振动盘_螺丝供料器品牌 | 收录网| 千淘酒店差旅平台-中国第一家针对TMC行业的酒店资源供应平台 | 铝镁锰板_铝镁锰合金板_铝镁锰板厂家_铝镁锰金属屋面板_安徽建科 | 杭州中央空调维修_冷却塔/新风机柜/热水器/锅炉除垢清洗_除垢剂_风机盘管_冷凝器清洗-杭州亿诺能源有限公司 | 合肥废气治理设备_安徽除尘设备_工业废气处理设备厂家-盈凯环保 合肥防火门窗/隔断_合肥防火卷帘门厂家_安徽耐火窗_良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机器视觉系统-ccd检测系统-视觉控制器-视控一体机 -海克易邦 | 陕西安玻璃自动感应门-自动重叠门-磁悬浮平开门厂家【捷申达门业】 | 钢制暖气片散热器_天津钢制暖气片_卡麦罗散热器厂家 | 无线遥控更衣吊篮_IC卡更衣吊篮_电动更衣吊篮配件_煤矿更衣吊篮-力得电子 | 昆山PCB加工_SMT贴片_PCB抄板_线路板焊接加工-昆山腾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哈尔滨失眠医院_哈尔滨治疗抑郁症医院_哈尔滨精神心理医院 | Pos机办理_个人商户免费POS机申请-拉卡拉办理网 | 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现代农业物联网-托普云农物联网官方网站 | 工业硝酸钠,硝酸钠厂家-淄博「文海工贸」 | 斗式提升机_链式斗提机_带式斗提机厂家无锡市鸿诚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塑胶跑道_学校塑胶跑道_塑胶球场_运动场材料厂家_中国塑胶跑道十大生产厂家_混合型塑胶跑道_透气型塑胶跑道-广东绿晨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常州企业采购平台_常州MRO采购公司_常州米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期货软件-专业期货分析软件下载-云智赢 | 国际金融网_每日财经新资讯网 | 咖啡加盟-咖啡店加盟-咖啡西餐厅加盟-塞纳左岸咖啡西餐厅官网 | 上海佳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试验仪器-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水泥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天津鑫高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水厂污泥地磅|污泥处理地磅厂家|地磅无人值守称重系统升级改造|地磅自动称重系统维修-河南成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免检低氮锅炉_合肥燃油锅炉_安徽蒸汽发生器_合肥燃气锅炉-合肥扬诺锅炉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