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考歷史成績的技巧
提高高考歷史成績的技巧?
知識不斷更新和修正。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都會加入自己的主觀意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帶來的提高高考歷史成績的技巧,僅供參考,希望幫到大家!
提高高考歷史成績的技巧
1.必要的課前預習
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在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準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2.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發現歷史的美妙之處。歷史的美妙之處在于歷史是人類的集體回憶;學習歷史,就像回憶我們的過去;如果你喜歡回憶過去,那么相信你一定會愛上歷史。歷史不是廢墟。而是一個個鮮活的靈魂。
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
一、政治:明清君主專制的強化
1.明朝強化專制皇權
(1)廢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書省,廢丞相,親掌六部直接管理國家政事,標志著專制皇權發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2)設立內閣:明太祖設立殿閣大學士,但不參與決策。明成祖正式設立內閣。內閣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3)完善監察制度:在中央設有都察院和監察御史,地方設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實行特務統治:設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凌駕于法律和司法機關之上,直接服務于皇權。
(5)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廢行省,設三司。在地方分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別主管民政、司法和軍事,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專制:實行八股取士,加強思想控制。
2.清代專制皇權發展到高峰
(1)設立軍機處:初為雍正年間為處理西北緊急軍務而設立。其后職權不斷擴大,軍機大臣可以參與處理機要政務,但只能跪奏筆錄,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2)加強思想控制: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思想專制更加殘酷。
3.明清君主專制制度強化的特點及其影響
(1)特點
①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如監察制度、選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體現了繼承性的特點;而內閣、軍機處的設置則是一種新發展。
②君主專制空前強化。主要體現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務統治的加強,八股取士的推行,軍機處的設置和“文字獄”的嚴酷等方面。
③體現了時代特征。君主專制逐漸達到頂峰,并且走向反動,反映了我國封建制度漸趨衰落的時代特征。
(2)影響
①積極: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生產活動;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
②消極:經濟上,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政治上加劇了社會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識分子脫離實際,阻礙了科技創新和文化的進步。
二、經濟:明清農耕經濟的發展與遲滯
1.農業生產
(1)農耕技術:作物種植形成多熟制,培育農作物新品種,引進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
(2)農業著作:徐光啟編寫的《農政全書》體現了當時農業科技的水平。
(3)租佃關系:進一步發展,這與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關,佃農對田主的依附關系進一步減弱。
2.手工業生產
(1)生產方式:明代中葉以后,私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
(2)手工工場和雇傭勞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紡織業發達地區出現自由勞動力市場。
3.商業的發展
(1)貨幣經濟:隨著商品流通的擴大,社會上大量使用白銀,商業資本日趨活躍,長途販運貿易興盛。
(2)農產品商品化: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大量進入市場。
(3)工商業市鎮:明朝中后期,在運河沿岸、江南地區,工商業市鎮大量涌現。與周邊農村聯系密切,促進了農產品的商品化,加快了社會分工。
(4)商幫:區域性商人群體壯大,長途販運貿易長足發展,形成徽商、晉商等商幫。
(5)區域分工:地區性的商業中心的形成和出現;各地市場聯系密切,地域分工趨勢顯現。
(6)對外貿易:在正當的中外貿易中,中國對外貿易占優勢地位。
(7)賦役變革:一是將賦和役合并起來征收,二是用貨幣稅代替實物稅。
4.經濟政策
(1)重農抑商政策:中國封建社會長期推行的經濟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明朝“海禁”:明太祖規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
(3)清朝閉關鎖國:只開廣州一處對外通商,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
三、文化:明清時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
1.思想
(1)王陽明心學: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主張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贄的“異端”思想:主張破除對孔子的迷信,認為人皆有私,主張個性自由。
(3)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
黃宗羲
反對專制暴君統治,提出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主張工商皆本
顧炎武
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經世致用
王夫之
提出“理在氣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4)對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評價
①積極性: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沖擊,給后世民眾以深刻啟迪;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為傳統儒學注入新活力,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②局限性:資本主義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統治地位,無法撼動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
2.科學技術成就
(1)傳統科技輝煌
①醫學:《本草綱目》系統地總結了中國16世紀以前的藥物學成就。
②農學:《農政全書》系統總結歷代經驗,達到傳統農業科技的頂峰。
(2)沒有產生近代科技,與西方相比逐步落伍。
3.文學藝術
(1)文學:明清時期,小說創作進入蓬勃發展階段?!度龂萘x》《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最為著名。
(2)戲曲:明中葉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譽為“百戲之祖”。清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獻藝,兼容并蓄,形成京劇,被譽為“國粹”。
(3)繪畫和書法:強調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的文人畫成就突出。反映文人畫風貌的寫意畫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圖》、清代鄭板橋的《墨蘭圖》。
歷史高考高頻考點【高頻考點1】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內涵、特點及影響
(1)宗法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維系紐帶、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點 是嫡長子繼承制,對后世影響深遠。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為核心的中央對地 方的管理制度,體現了中國古代早期貴族政治的特點。
【高頻考點2】 古代中央加強對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國古代中央對地方的管轄主要經歷了分封制(西周)、郡縣制(秦)、郡國并 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縣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則由宗法血緣關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變化,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由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的完成;從郡縣制到行省制度的實施,是對地方管理方式的轉變,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演變趨勢是地方權力日漸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點有嫡長子繼承制、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制。
百家爭鳴和漢代儒學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將其發展為系統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
(2)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3)韓非子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4)春秋戰國時期:在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環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一直沒有受到統治者的重視。
(5)西漢時期:兩漢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對儒學進行了改造,適應了中央集權制的需要,從而確立了儒學在傳統文化中的正統地位。
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學藝術
(1)科技: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明和發現,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2)古代書畫:古代中國書畫一體,其藝術獨具東方神韻,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3)古代文學:中國古代的文學也輝煌燦爛。從春秋的《詩經》、戰國的楚辭,直至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斷得到發展.并呈現平民化的趨勢。
(4)古代戲曲:以京劇為代表的古代中國戲曲獨樹一幟,雅俗共賞。
如何學好高中歷史
高中的歷史講的內容和初中完全不一樣,高中歷史很深奧,并不是憑看幾眼課本就能理解的,高中歷史最關鍵的就是你要理解,所以最簡單的學習方法就是要學會上課認真聽老師講的每一句話。
另外,大家還要學會自學歷史課本。 一般來說,自學歷史課本應包括以下幾個程序:
一、逐段寫出小標題。知道各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么問題,能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逐段找出知識點和層次結構,進行適當加工,形成提綱。
三、找出教材的內在聯系。就是要搞清歷史的發展是怎樣一環套著一環,搞清它的發展線索,形成一個系統結構。
四、總結基本觀點。通過以上步驟,總結出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五、找出必須記住的內容并設法記牢。什么是重要的歷史內容,就是歷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對教材做出評價。這是對讀書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讀書的標志。盡信書不如無書。課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應該大膽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