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立秋有什么含義
二十四節氣立秋有什么含義內容
很快將要迎來立秋節氣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于每年公歷8月7—8日交節。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二十四節氣立秋有什么含義,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立秋有什么含義
立秋的意思是秋季的開始,表示收獲的季節來臨了,同時也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趨于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后便意味著秋季已經來臨,但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時正處于三伏的中伏階段,之后還有末伏,因此也有“秋后一伏”的說法。進入秋季后,初秋仍舊悶熱,仲秋后便逐漸干燥、涼爽,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變為發黃,并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
立秋的介紹
立秋,表示秋天來臨,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在我國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立秋節氣的寓意
立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是第十三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但是并不代表立秋了就進入秋天了。
立秋節氣的小常識
1、立秋,也稱七月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公歷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
2、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3、立秋三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
4、立秋到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
立秋天氣有什么變化
天氣短期內還是呈現炎熱的狀態。
立秋后,天氣還會持續炎熱,但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立秋以后,由于熱帶海洋氣團退居到海上,很多地區上空逐漸受變性的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出現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氣爽天氣。
但是,由于基本受單一的氣團控制,早晚風向變化較大,往往是夜間吹西北風,白天吹南風。
所以,立秋后會造或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現象,有時早上穿長袖都覺得寒意非常濃,但到了中午,穿短袖還是感覺熱。這也就是為什么民間有秋老虎這一說法,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