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立秋不等于入秋
今日立秋,立秋不等于入秋是什么意思
今天(8月8日)2時23分迎來立秋節氣,“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借鑒,下面小編精心準備了今日立秋,立秋不等于入秋內容,歡迎使用學習!
今日立秋,立秋不等于入秋
雖然進入了立秋節氣,但是離氣象意義上的秋天還有很遠的距離。在氣象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初始日期作為秋季的開始。
河北省近三十年來氣象統計資料顯示,石家莊入秋的平均時間大概在9月中旬。而三十年來,僅僅有兩年在8月份入過秋,分別為1996年(8月21日)和2003年(8月29日)。三十年來入秋最晚的一年為1998年(10月4日)入秋,為三十年來僅有的一次到十月份入秋,其他年份均在9月入秋。因此,雖然立秋了,但是離秋天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立秋民俗有哪些
立秋民俗有貼秋膘、咬秋、喝立秋水、秋社、吃秋桃子、秋忙會等等。此外,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貼秋膘:
由于夏天天熱難免會影響人的食欲,所以會瘦下來。瘦了當然就要補了,人們會選在立秋這一天吃美味佳肴,大家一般都會選擇吃肉(燉的、烤的、燒的、煮的、鹵的等各種做法的肉)意在象征著“以肉補膘”,這就是所謂的“貼秋膘”。
咬秋:
有些地方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一家人一起啃西瓜,大家認為這樣既可以預防秋痱子又可避免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這就是“咬秋”。
喝立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秋社: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每逢立秋,人們會在這天“煮灶粥”“做灶”來祭祀神仙,表示感謝。
吃秋桃子:
在有些地區立秋日當天每人都要吃一個桃子,把桃核留下來,等到除夕夜那天扔到火中燒為灰燼,這樣象征著來年無災無難。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歷的七八月份舉辦。是為了迎接秋收而舉辦的經營貿易大會,有些是與廟會一起舉辦,有些是舉辦的單一的貿易大會。一般是為了交換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以及交換糧食等活動。期間還有各種戲劇演出、賽馬、耍猴等節目助興。
立秋有什么講究?
1、擇吉日祭祖
在古時候,立秋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象征著秋收季節的到來。所以民間都會挑選黃道吉日祭拜,感謝上蒼和祖先的庇佑,并舉行嘗新儀式,以慶祝五谷豐登。古人認為,上蒼庇佑,才能風調雨順;春耕秋收,不能忘記祖先。所以每到重要節日,都要祭祀、感恩。
2、貼秋膘進補
由于經歷了“苦夏”的食欲不濟,人們往往都容易變得消瘦。所以立秋這天,在我國一些地區流行“貼秋膘”習俗。而且一進立秋,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但是我們在進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暴飲暴食,攝入過量,更不能吃一些易上火的食物。
關于立秋節氣的介紹
立秋(英文名:beginning of autumn)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它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日期在每年公歷的8月7日-9日之間。
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立秋時節—氣候特征
立秋到了,卻并不代表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因此立秋時節,河北一般仍處于夏季的末端,暑氣一時難消,仍有“秋老虎”的余威,這一時節我省的平均氣溫為25℃,平均最高氣溫為30.1℃,如石家莊、邢臺、邯鄲等中南部地區的平均最高氣溫經常能夠突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