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非入秋,警惕“秋老虎”
8月8日立秋非入秋,警惕“秋老虎”
今日,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立秋非入秋,警惕“秋老虎”,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立秋非入秋,警惕“秋老虎”
今日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由夏季慢慢進入秋天的開始,氣溫逐漸由悶熱變得涼爽起來。市中醫一附院院長、岐黃學者王金貴教授表示,由于立秋常處于三伏天的末尾階段,此時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很多地方天氣還比較熱,市民還需當心“秋老虎”發威。
規律作息 收斂陽氣
立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以順應陽氣的收斂,使肺氣得以舒展。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為宜。此外,立秋后天氣雖然依舊有些熱,但盡量不要在晚上入睡后再長時間使用空調。因為立秋后雖然暑熱未盡,但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熱、夜間涼爽。
秋主收斂 滋陰潤燥
立秋開始自然界和人體陽氣開始收斂,因此從立秋節氣開始,飲食應該以收斂為主。要盡量少吃過于辛辣的食物,如生姜、大蔥等,麻辣香鍋、麻辣火鍋等食物也要減少食用。適當多吃一些酸味的果蔬,如蘋果、梨、石榴、芒果、柚子、葡萄、楊桃等。
立秋開始氣候逐漸干燥,容易損傷人體津液,出現干咳少痰、便秘等情況。為了預防燥邪損害人體,在日常可以多服用一些涼潤的食物,如蓮藕、銀耳、雪梨、蜂蜜、百合等。肉類可以選擇鴨肉、豬肉等。對于體虛的人群來說,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潤燥效果的中藥,如麥冬、沙參、石斛等,起到保健養生的作用。此外,立秋后人體陽氣開始收斂,所以不能過度進食寒涼的飲食,以免損傷人體陽氣。
王金貴教授給市民推薦一款適宜立秋節氣的藥膳:杏仁雪梨湯。先將南北杏仁各10克用水稍浸去皮,一個雪梨去皮去核切塊。燉盅內注入適量清水,放入南北杏仁、雪梨和30克冰糖,加蓋燉一小時便可食用。南杏仁富含維生素E及不飽和脂肪酸;北杏仁性溫,能止咳、化痰,也有潤腸、通便的作用。整道藥膳有潤肺生津,化痰止咳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北杏仁有一定的毒性,要注意用量控制在10克以內。這道藥膳中的杏仁含有脂肪油,嬰兒有腹瀉癥狀時不建議食用。
順應秋氣 平心安神
秋天容易情緒悲傷而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的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立秋后天氣逐漸轉涼,人體會感到舒適,市民可以根據自身體質和愛好選擇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較為柔緩的運動項目,既可鍛煉身體,也可以舒暢身心。
秋老虎一般發生在什么時候
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歷(陽歷)8月底至9月之間。“秋老虎”是一種短期快速回熱天氣,不一定每年都會出現,一般發生在立秋(8月7日至8月9日)之后,指出伏后氣溫又快速回熱到35℃以上的天氣,因氣溫回升速度像老虎一樣蠻橫霸道而得名。
秋老虎發生原因
“秋老虎”的形成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回歸,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形成了連日晴朗、日射強烈的高溫暑熱天氣,雖然已進入秋天,但天氣仍很悶熱,這種短期回熱天氣在歐洲稱作“老婦夏”,在北美地區稱作“印第安夏”。
秋老虎天氣特點
“秋老虎”的持續時間半個月至兩個月不等,特點是空氣干燥、晴朗少云、陽光充足,但早晚不是很熱,不像夏季那樣讓人熱得喘不過氣來,此外“秋老虎”的出現時間各地略有不同,例如華南地區的“秋老虎”往往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
秋老虎注意事項
多吃粗糧,少酒肉
吃飯是每個人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吃飯,這樣聽起來挺可笑的,但確實如此,很多人不會正確的搭配飲食,不知道自己適合吃什么,怎么樣攝取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建議大家多吃粗糧,多吃蔬菜水果。
正確對待睡眠
很多人睡眠時間控制不好,總是無精打采的,這都是因為睡眠質量不好,夜晚無法入睡的話不要勉強自己,可以先找一本自己喜歡看的書或者是電視劇稍微看一會,等到有困意的時候再入睡,但是千萬別熬夜看,這樣更不好。
鍛煉
沒有時間都是借口,想要鍛煉隨時都可以,建議在吃完飯后多走走,呼吸一下空氣。上班族可以在工作一個小時左右,在走廊里伸伸懶腰,舒展一下肌肉,也可以在座位上閉眼深呼吸一下,做做眼部運動。
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是提高身體抵抗力的主要元素,每天可以適量的攝入維生素,合理有效的攝入。比如西紅柿,獼猴桃,胡蘿卜。實在覺得不夠的話可以在喝水的時候加入VC片。
早餐
早飯是人一天的能量攝入,不吃早飯,很容易貧血,導致營養不良,或者是低血糖,建議早餐多種搭配,至少要有碳水的攝入{饅頭,小米粥},蛋白質{雞蛋,牛奶},要是再來點水果就更好了。
糖和鹽少吃
糖和鹽是每天要吃的,但是一定要控制量,吃多了就對身體有壞處,有嚴重的會使糖尿病,糖還是女性肥胖的根源。建議:在喝咖啡,吃零食時少吃糖,少吃奶酪,泡菜或者油炸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