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民間有貼秋膘咬秋曬秋習俗
立秋民間有貼秋膘咬秋曬秋習俗(立秋習俗)
立秋時,這往往氣溫還很高,夏季剛剛過去,暑熱還留有一點“小尾巴”,這時候民間便流傳著“貼秋膘”、“啃秋”等習俗。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span>立秋民間有貼秋膘咬秋曬秋習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立秋民間有貼秋膘咬秋曬秋習俗
1、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nóng)俗現(xiàn)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qū)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nóng)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tǒng)農(nóng)俗現(xiàn)象。這種村民晾曬農(nóng)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chuàng)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臥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們在立秋這一天,會選擇一個陰涼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將過去,暑熱難當無法安眠的日子即將過去,天氣慢慢轉(zhuǎn)涼,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著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產(chǎn)已經(jīng)過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松口氣歇一歇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夏天多會“夏瘦”,秋天到來,多躺一躺,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長回來。
3、摸秋
江蘇鹽城北部地區(qū)有一個“摸秋”的習俗。在立秋前一天晚上,人們可以在公共或私人果園里隨意摘取各種水果,而無論損失多少主人都不會生氣。有些果園主人甚至還會專門為晚上來摸秋的客人準備許多成熟的水果。
4、啃秋
“啃秋”,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其實在入秋時節(jié)多吃果蔬,也可以起到防秋燥的效果。
5、秋忙會
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jīng)營貿(mào)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chǎn)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guī)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nóng)具生產(chǎn)市、布匹、雜貨市等,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jié)目助興。
6、秋社節(jié)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
7、洗秋澡
立秋這天,還有洗秋澡習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陽曬過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為立秋之后還會熱上一段時間,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還會存在。
8、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并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9、稱水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后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后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jù)水質(zhì)輕重,推測秋水漲落。
10、吃餃子
立秋吃餃子是因為有“立秋貼秋膘”的說法。立秋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在北方地區(qū)民間普遍流行“貼秋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鴨或紅燒魚等。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就要“補”,而“補”的辦法就是到立秋這天“貼秋膘”,吃美食佳肴,首選吃肉,“以肉貼膘”。吃餃子也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立秋不等于入秋 秋天腳步到哪了?
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各地進入秋天的時間差別較大,此時僅有西北、東北一些地方完成了夏秋轉(zhuǎn)換,其他大部地區(qū)還處在炎炎夏日中。
從中國天氣網(wǎng)推出的立秋期間全國盼秋涼地圖來看,常年進入立秋時,我國僅有黑龍江、內(nèi)蒙古、山西、西藏、青海、甘肅以及云南北部、四川西北部的部分地區(qū)已步入秋天,真正感受“秋高氣爽”。立秋期間,吉林、陜西、寧夏等地將開啟入秋進程,即將迎來秋涼。而全國其他大部地區(qū),此時仍是盛夏余熱未消。
立秋節(jié)氣的忌諱
1、立秋忌在田間走
立秋節(jié)氣代表的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也代表著收獲的季節(jié),所以立秋節(jié)氣相關(guān)的禁忌都和秋收有關(guān)系。在云南地區(qū)有立秋當天忌在田間行走的講究,而河南、江蘇、湖北一帶,立秋日忌雷、雨、風天氣,都是認為對秋后的收成不利的。
2、立秋后忌寒食
立秋當天有啃秋瓜的習俗,也就是為了迎接秋天的到來,期盼天氣趕緊轉(zhuǎn)涼,用“啃秋”的方式來清除暑氣避免痢疾。因為立秋時節(jié)氣溫還是偏高,人體為了適應天氣的變化,生陳代謝也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要注意腸胃健康。而西瓜屬于比較寒性的水果,立秋之后我們就要盡量避免吃西瓜等一些寒性的食物了。
立秋天氣會變涼嗎
立秋,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zhuǎn)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進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zhuǎn)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開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氣候過渡。季節(jié)轉(zhuǎn)換,南方地區(qū)的降雨量、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qū),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jié)束,立秋后還有一個處暑節(jié)氣,處暑節(jié)氣后才出暑。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節(jié)氣之后。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后趨向“干燥”、“涼爽”氣候特征。這是一個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jié)。
立秋養(yǎng)生食物
1、柚子
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癥。柚子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2、茄子
立秋吃茄子最去火,茄子不僅是價廉物美的大眾蔬菜,還是種食療佳品。中醫(y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在這個季節(jié)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3、紅小豆
紅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yǎng)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濕度也較大。
4、山楂
立秋如何養(yǎng)生,多吃山楂吧,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有散瘀、消積、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防暑、增進食欲等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療效。
5、胡蘿卜
胡蘿卜又稱小人參,還有豐富維生素A、C和胡蘿卜素,具有補脾健胃、養(yǎng)肝明目的功效。胡蘿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zhì),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體吸收,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還有助于保持皮膚彈性,對健康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6、蘋果
健康最有利的水果。此外,在眾多的水果和蔬菜中美國人排出了對健康最有利的水果。其中蘋果排名第一,因為蘋果富含纖維物質(zhì),可補充人體足夠的纖維質(zhì),降低心臟病發(fā)病率,還可以減肥。許多美國人把蘋果作為瘦身必備,每周節(jié)食一天,這一天只吃蘋果,號稱蘋果日。
7、楊桃
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風熱咳嗽,可把楊桃洗凈鮮食;若患小便熱澀,用鮮楊桃2~3個,洗凈切碎、搗爛成汁,溫開水沖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腫痛,將鮮楊桃洗凈生食,日2~3次,每次1~2個。但本品多食傷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虛寒者更要少食。
8、秋梨
秋梨又叫酸梨成熟時比較酸,有點淡淡的甜。梨具有養(yǎng)陰補液、潤肺止咳、養(yǎng)血生肌、清熱降火之功效。此外,對肝炎患者有保肝、助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
9、牛奶
牛奶自古就是美容圣品,可以改善皮膚細胞活性,有延緩皮膚衰老、增強皮膚張力、消除小皺紋,對于皮膚的保養(yǎng)有著非常大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