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養生方法
立秋節氣養生方法大全
很快將要迎來立秋節氣了。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立秋節氣養生方法,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立秋節氣如何養生
立秋節氣的養生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精神方面。夏季陽氣旺盛,進入立秋以后,陽氣機會慢慢減弱,大家在此時要遠離悲傷憂愁的情緒,盡量做到平心靜氣、心情舒暢,同時還應該收斂神氣。
第二,運動方面。秋季應以“收養”為原則。記得將保養身體內的陰氣為關鍵任務。也就是說運動的時候,運動不宜過大,以免出汗過多,耗損過多的陽氣致使體內陰陽失衡。建議選擇平緩輕松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太極等。
第三,起居方面。應早睡早起,以便收斂陽氣舒展肺氣。而且要記得盡量早起,這樣子有助減少血栓的形成,預防心血管疾病。如果早睡睡不著的話,可以考慮睡前喝些蓮子湯、龍眼肉湯,促進入眠。當然,也可以晚上的時候用熱水泡泡腳,同樣起到的助眠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大家都可以去嘗試一下。
立秋是什么季節
在我國有二十四個節氣,而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就是立秋節氣,于每年公歷8月7-9日交節。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也就是說天氣會逐漸涼爽。
立秋是節氣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從立秋后面到立冬的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然后就到了我們的冬季了,天氣就會變得寒冷了,要注意保暖的問題
2023立秋節氣的寓意和傳統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歷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在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漢代仍承此俗。《后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立秋進補吃什么
1、應季水果,最為滋潤
中醫養生專家認為:四大水果(蘋果、葡萄、柑桔和香蕉)幾乎都具備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的功效。對經歷了酷熱夏季夏季后缺少維生素的人體來說,體內已經聚集了大量毒素,而且內熱重、不易排出,這些水果都會起到很好的補充維生素、排毒養顏的效果。
2、干果不干,進補佳選
像大棗、黑芝麻、白芝麻,很多干果都是秋季進補佳品,別看它們貌不驚人,其營養成分卻毫不遜色。“濃縮的都是精華”這句話還真不只是一句喜劇小品的臺詞,它幾乎是秋季進補行動中“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3、立秋進補,眾所“粥”知
如今,不只是中老年人,年輕的時尚人士也很愛喝粥。喜歡喝粥,其實是一種生活的狀態與節奏。喜歡喝粥時的那一份寧靜、一份溫情。粥不僅能溫暖人心,更是秋季進補、去燥的佳品,中醫學認為,燥為秋之主氣。各類干果、谷物煮的粥,不僅營養豐富,也非常易消化吸收,實在是易得的進補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