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立秋介紹
二十四節氣立秋介紹內容
很快將要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節氣啦。立秋與夏天悄然交接,但并不意味著真正的秋天來臨。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二十四節氣立秋介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二十四節氣立秋介紹
立秋是“四時八節”之一,“立”有開端之意。立秋之后,始入秋季。
立秋十日遍地紅。立秋,意味著谷物開始成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說文解字》中“秋”之含義更加明確:“秋,禾谷熟也。”立秋過后,大自然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來到秋野之上眺望,玉米揚花、大豆成莢、棉花結鈴,農人們翹首盼望入秋過后雨水充沛,農事興旺。俗語說:“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望著密密匝匝的作物抽穗生長,農人內心的喜悅洋溢在臉上,又是一個金黃的時節,又是一個收獲的秋天。
到了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處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說,立秋后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并沒有過完,真正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后。
進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氣候。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最明顯的變化是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并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而立秋作為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立秋的特點
立秋時值公歷八月上半月,習慣上表示秋季的開始,但氣溫未降至秋 季標準,故有“三伏不盡秋到來”之說。
溫度開始下降,平均氣溫 26-27 ℃,最高氣溫 仍在 35 ℃以上,一般早晚有些涼意,中午前后依然炎熱。降水量開始減少,一般 70-80 毫米,常有大風和暴雨出現,但也有些年份出現早秋旱。一般光照充足,有利于早秋 作物的生長發育。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
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后雨;秋后北風干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谷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谷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風,立秋后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干旱。
天氣短期內呈現炎熱的狀態
立秋后,天氣還會持續炎熱,但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立秋以后,由于熱帶海洋氣團退居到海上,很多地區上空逐漸受變性的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出現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氣爽天氣。
但是,由于基本受單一的氣團控制,早晚風向變化較大,往往是夜間吹西北風,白天吹南風。
所以,立秋后會造或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現象,有時早上穿長袖都覺得寒意非常濃,但到了中午,穿短袖還是感覺熱。這也就是為什么民間有秋老虎這一說法,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
立秋節氣的寓意
立秋的寓意:秋季開始,暑去涼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季節轉換,南方地區的降雨量、風暴、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進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開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氣候過渡。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后。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后趨向“干燥”、“涼爽”氣候特征。這是一個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
每年立秋的時間都一樣嗎
立秋是每年8月7或8或9日,每年立秋日子不固定。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于公歷8月07-09日交節。在立秋節氣期間,太陽從巨蟹座運行到獅子座。夜晚觀天時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農歷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時太陽處在赤緯+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經向南偏了不少。
關于立秋的古詩
1、立秋夕涼風
[唐]白居易
裊裊檐樹動,好風西南來。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飖開。
披襟有余涼,拂簟無纖埃。但喜煩暑退,不惜光陰催。
河秋稍清淺,月午方裴回。或行或坐臥,體適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繞樓臺。雖非滄溟阻,難見如蓬萊。
蟬迎節又換,雁送書未回。君位日寵重,我年日摧頹。
無因風月下,一舉平生杯。
2、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