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發布紅色高溫預警
2023多國發布紅色高溫預警
高溫天氣仍然在地球大部分地區活躍。高溫天氣,經皮膚和呼吸道丟失的水分更多,人體更容易缺水。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多國發布紅色高溫預警,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多國發布紅色高溫預警
目前,以“地獄犬(Cerberus)”命名的高溫熱浪正席卷歐洲大陸,歐洲大部分地區本周都打破了氣溫紀錄,較平均水平高出5到10攝氏度。而隨著灼熱的熱浪持續,南歐和東歐將持續迎來破紀錄的高溫。據報道,未來幾天,意大利撒丁島和西西里島的氣溫將攀升至49攝氏度,這將是“歐洲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
高溫天氣是多少度
世界氣象組織建議高溫熱浪的標準為:日最高氣溫高于32℃,且持續3天以上。中國氣象學上,氣溫在35℃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如果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時,即可稱作“高溫熱浪”天氣。
一般來說,高溫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溫高而濕度小的干熱性高溫;另一種是氣溫高、濕度大的悶熱性高溫,稱為“桑拿天”。高溫天氣能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癥的發病率增多。同時,高溫天氣也會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高溫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其中,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37℃以上;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40℃以上。
中國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以外,幾乎絕大多數地方都出現過高溫天氣,包括最北端的漠河(2010年6月還5次出現高溫天氣)。中國的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5-10月。從地理位置上看,江南,華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溫的頻發地。
高溫天氣怎么辦
1、減少在室外暴露的時間
在高溫天氣時,盡量避開最高氣溫的時間段,10:00至16:00盡量不要在室外,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如果因工作或其他方面需要再室外,可用遮陽帽、墨鏡等防曬,保護好頭部,穿散熱的棉、麻、絲質類衣服。
2、及時補充水分
不能等口渴才喝水,要定時喝水,少量多次。可選用白開水、茶水、檸檬水、綠豆湯等。如果出汗較多,應補充鹽分,可選擇一些運動功能飲料,或者在白開水和茶水中適量加點鹽(0.1%含鹽量)。除此之外,每餐可做點菜湯、魚湯、雞湯等,可補充水分。
3、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調時,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攝氏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攝氏度以下。忌受熱后“快速冷卻”。有的人脫離高溫環境后喜歡開足電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4、多吃含鉀食物
缺鉀是引起中暑的原因之一,因此膳食中應多搭配一些含鉀豐富的食品,如蔬菜和水果、豆類等。還要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含優質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包括瘦肉、魚、蛋、牛奶、黃豆及豆制品等。
5、晚睡早起
盡量晚睡早起,并養成午休的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有規律地生活和工作,可以增強免疫力。同時注意室內要多通風,保持氣流通,盡量減少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逗留的時間。
6、運動強大不宜過大
適當運動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但在高溫干燥的天氣下應適當降低鍛煉標準,不要再像以往一樣大強度運動,建議應由戶外轉戰室內。運動前一個小時要吃些主食或者水果,運動后建議采用少量多次的飲水法。另外,運動后也不可過量吃冷飲,否則會引發胃部不適。
哪些人最容易中暑?
與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中暑,所以他們和家人在炎熱的天氣里應該更加注意。
由于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下降,老年人身體散熱不暢。
孕婦由于懷孕或產后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停留在通風不良、溫度高的室內,很容易中暑。
嬰幼兒各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較多,不利于散熱。
炎熱的天氣會刺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交感神經,增加心血管的負荷。特別是心臟功能不全,體內熱量不能及時散發和積累,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緩慢。雖然體內熱量已經積累,但患者的自覺癥狀出現較晚,容易引起中暑。
患有一些傳染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感染會使人體產生內源性加熱原,加速人體產生熱量。炎癥還能使身體釋放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于散熱,容易中暑。
營養不良的人會因為缺乏營養而降低血壓,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它們也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和中暑。
服用抗組胺藥、抗膽堿藥、安眠藥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出現障礙,容易中暑。
夏季少食多餐
1、少吃多餐:一頓飯吃的東西越多,為了消化這些食物,身體產生代謝熱量也就越多,特別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們產生的代謝熱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醫生認為,盡管大熱天里吃這些東西難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內的熱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環,導致大量出汗,這些有助于降低體溫;
3、溫水沖澡:最好是用稍低于體溫的溫水沖澡或沐浴,特別是在睡前進行;
4、多喝水:醫生建議少飲酒多喝水,因為酒精可能導致身體缺水,礦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選擇;
5、避免劇烈運動:劇烈活動將激活身體能量,增加內部溫度;
6、使用冰袋:可重復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膚溫度的工具,里面預充的液體有降溫效果;
7、選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絨毛枕頭,枕套最好是棉質的,合成纖維的枕套會積累熱量;
8、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夠降溫醒腦;
9、涼水沖手腕:每隔幾小時用自來水沖手腕5秒,因為手腕是動脈流過的地方,這樣可降低血液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