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持續(xù)在全球多地爆發(fā)
高溫天氣持續(xù)在全球多地爆發(fā)內容
高溫天氣仍然在地球大部分地區(qū)活躍。高溫天氣要勤洗手,在屋內時最好多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減少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逗留。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高溫天氣持續(xù)在全球多地爆發(fā),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全球多地再迎高溫“炙烤”
7月10日起,受新一輪熱浪影響,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南歐國家再次迎來高溫“炙烤”,有些地區(qū)的最高氣溫甚至達到了45攝氏度。
高溫天氣是指什么
高溫天氣是指氣溫在“35°C”以上。
世界氣象組織建議高溫熱浪的標準為:日最高氣溫高于32℃,且持續(xù)3天以上。中國氣象學上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
高溫天氣能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癥的發(fā)病率增多。同時,高溫天氣也會對農業(yè)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中國氣象學上,氣溫在35℃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如果連續(xù)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時,即可稱作“高溫熱浪”天氣。
40℃高溫天氣人能不能承受
人在靜止狀態(tài)體溫調節(jié)極限溫度為31℃(相對濕度85%)、38℃(相對濕度50%)和40℃(相對濕度30%),也就是說超出極限溫度,人體機能受損,將出現病癥—中暑或一些并發(fā)癥。但是不同人群耐高溫的極限是不同的。上面給出的是一般人群的極限溫度,而對于兒童、年老體弱者、慢性病患者來說,由于他們的體溫調節(jié)功能不健全,或功能減退,或功能障礙等,都將使其耐熱極限下降。所以在高溫天氣里,這些人群應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個人加強健康防護科學預防中暑
國家疾控局有關專家介紹,《高溫熱浪等級》將高溫熱浪定義為氣溫高、濕度大且持續(xù)時間較長,使人體感覺不舒適,并可能威脅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天氣過程。高溫熱浪可直接引起熱疹、熱水腫、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等熱相關疾病。
“高溫熱浪極易引發(fā)中暑,一旦發(fā)生中暑,要及時干預、正確處置,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患者衣扣,并通過擦拭、冷敷等措施幫助患者降低體溫。”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yī)師遲騁說,同時要給患者補充含有鹽分的液體,補充中暑導致的體液和電解質丟失。
社會上對于高溫天氣的防范
1、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人類活動排放溫室氣體的增加,造成溫室效應明顯,是全球氣溫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要逐步改變以煤為主要燃料的能源結構,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推廣使用太陽能電器,開發(fā)利用風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要轉向更環(huán)保的交通方式,推廣使用電動汽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
2、科學規(guī)劃和布局城市建設。要通過嚴格控制大中城市的人口規(guī)模和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小城市的發(fā)展;降低市中心區(qū)域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根據本區(qū)域的主導風向等因素來規(guī)劃城市的道路系統(tǒng),并使建筑物低層化和合理分散化、市內道路寬敞通風;增加城市綠化,調節(jié)市內氣溫和空氣濕度等方式方法來減緩城市的熱島效應。
3、適時開展人工降雨。有關部門應根據天氣情況適時開展人工降雨作業(yè),以緩解高溫熱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