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高溫天氣還將持續兩周
2023極端高溫天氣還將持續兩周
高溫天氣仍然在地球大部分地區活躍。高溫天氣情況下多喝水,適當補充鹽分,盡量少吃辛辣食物和油膩食品。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極端高溫天氣還將持續兩周,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世界氣象組織:酷熱天氣還將持續兩周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14日表示,6月打破月平均氣溫最高紀錄、7月上半月打破兩項日平均氣溫最高紀錄的酷熱天氣將再持續兩周,并可能一直持續到8月份。
世界氣象組織預計,地中海地區的氣溫將繼續高于正常水平,其周平均氣溫將比正常水平高出5℃。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表示:“這種極端天氣正在成為氣候變化中日益頻繁出現的現象,并對人類健康、生態系統、經濟、農業、能源和供水產生重大影響?!?/p>
預防中暑的四種方式有哪些?
一、運動要適量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練確實可以提高人體心肺功能,還能鍛煉人的意志力,以熱逼寒,恢復陽氣。但是要注意防暑,在確保安全條件下進行。最好選擇在早上或者傍晚進行,要注意做好散熱措施、隨時補水。初練者要循序漸進,不要突然練得太猛。
二、及時補水
空氣中溫度達到33度時,人體自然轉態下就會出汗,而三伏天,日均氣溫都等達到35度左右,最高氣溫能達到38度以上,所以,出汗較多,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對于運動的人,出汗量更大,可以喝些淡淡的鹽水,或者綠豆鹽水,也可以多吃些瓜果來補充水分。飲食方面注意以清淡為主。
三、空調溫度不要開太低
室內空調溫度開得太低,倒是內外溫差較大,人們進出比較頻繁,人體調節功能下降,所以容易中暑。所以建議空調溫度以25——26度為宜。
生活經歷分享:三伏天,如果去擠公交,很容易中暑
我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有幾次下午出門辦事,坐公交車,居然會暈車。以前從來沒有過暈車的經歷。其實是中暑的一種表現。因為公交車內空調開得很低,而室外溫度很高,下車那一瞬間,吐了。如果你原本就容易暈車,那么三伏天要注意少出門。
四、合理睡眠
也許你會疑惑,中暑跟晚上睡覺有什么關系。其實關系很大,因為夏天經常出現失眠的情況,而晚上時間本來就很短,睡眠不好,人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抵抗力下降。很多時候早上起床就有昏昏沉沉的感覺。白天如果在高溫條件下,就特別容易中暑。所以好的睡眠也能防止中暑。
夏天中暑的癥狀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發生了中暑應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干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盡快散熱;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鐘;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也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另外,對于重癥中暑病人,要立即求助醫務人員緊急救治。
高溫天氣工作人員的避暑措施
一、存在高溫作業的用人單位,應制定中暑等急性職業損害的救治預案,從事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注意防暑降溫;
二、高溫作業工作場所應設置空調工間休息室,減少接觸高溫時間,有條件的企業,應該設置空調休息室;
三、改善生產工藝,提高高溫作業崗位的通風效率或者降低作業操作點溫度;
四、給高溫作業崗位的勞動者提供含鹽量0.1%~0.2%清涼飲料(飲料溫度低于15攝氏度)。飲料的配制、冷卻、運輸及供應都必須符合食品衛生要求,防止污染;
夏季防中暑安全知識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龍虎人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2、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3、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