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高溫天氣在全球活躍出現
2023極端高溫天氣在全球活躍出現
高溫天氣仍然在地球大部分地區活躍。高溫天氣對于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容易發生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死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極端高溫天氣在全球活躍出現,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全球極端高溫天氣頻現
據報道,以色列目前正處于高溫熱浪之中,當地氣溫高達35攝氏度。與此同時,歐洲多地已出現了45攝氏度高溫天氣,美國一地預計本周日氣溫將飆升至55攝氏度,“追平或打破地球上可靠測量的最熱氣溫紀錄”。
高溫的預防方法
高溫天氣34℃是個檻 ,日常生活中,冷與熱都會造成身體的不舒適。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維持在37℃左右,根據各國的實驗,人體感到舒適的氣溫是:夏季19℃~24℃,冬季12℃~22℃。所以,在炎熱的夏天,濕度較高時,氣溫達到34℃就需要引起人們注意了。當氣溫和濕度高達某一界限時,人體熱量散不出去,體溫就要升高,以致超過人的忍耐極限,造成死亡事故。
補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原則,炎熱天氣下人體會大量出汗,極容易發生中暑或虛脫現象,老弱病幼人員應減少戶外活動,要注意多飲水以補充身體水分。高溫天氣,人體內鈉、鉀隨汗液的排出而大量丟失,可引起電解質平衡失調;人體內維生素C、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隨汗液的排出而丟失,可引起營養素的代謝紊亂;人體內蛋白質分解增加,可引起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保證高溫天氣下,人體營養需要與膳食合理,對于維持機體生理功能、代謝活動和電解質平衡,適應高溫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保障身體健康,均至關重要。首先要補充水分。夏季,氣溫在36℃~38℃環境下,從事室外體力勞動的人,每日應補充水量10L~12L;從事室內工作的人,每日應補充水量2L~3L。補充水分宜量少次多,以免影響食欲。另外,大量出汗同樣會引起無機鹽丟失,故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應補充無機鹽。同時還要注意,應增加維生素C、蛋白質、能量的攝入。
夏季防中暑的方法(飲食方面)
多吃粥。在炎熱的夏季,人的腸胃因受暑熱刺激,功能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適,重者還會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則是飲食調理措施之一,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等。
多喝湯。當人出汗比較多,體液損耗比較大的時候,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簡單易學的“防暑湯”如山楂湯、綠豆酸梅湯、金銀花湯、西瓜翠衣湯等。
多飲茶。研究人員對炎熱天喝溫茶水和喝飲料的兩組人員的測定表明,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而冷飲只能使口腔周圍變冷;喝茶者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者,周身不暢,渴感未消。高溫作業者,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裨益。
多吃青菜。天熱濕氣重,人們一般都喜歡吃清淡味鮮而不油膩的食物,而青菜既有這種特點,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所以,應盡量多吃青菜,如各種豆類、瓜類、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涼拌生吃,也可放少許瘦肉絲炒熟吃。
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也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涼,是清暑解渴的瓜類之首。另外,香瓜、黃瓜洗凈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飲用,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獼猴桃含有大量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是高溫和野外作業人員經常選用的果品和飲料。
中暑后的飲食四大忌
第一,切勿大量飲水。對于中暑的人來說,切勿大量飲水,應該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每次飲水量不超過三百毫升為準,避免因大量喝水而沖淡胃液,影響自身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造成人體內的鹽分以及水分大量流失,更為嚴重的還會出現痙攣。
第二,避免吃油膩食物。對于煎炸等油膩食物少吃或者不吃,以適應夏天腸胃的消化功能,避免加重腸胃的負擔,使得大量血液停留在腸胃之中,減少輸送大腦處的血液,進而讓人感到更為不適,疲憊更加嚴重。
第三,禁止單純進補。在中暑之后,避免單純進補,大量進補,雖然暑期未消,身體虛弱,但如果進補過早,便會使得暑熱更加不易消退,反而可能使得已消退的暑熱重新再回來,加重程度。
第四,禁忌吃涼的食物。在中暑之后禁止吃冰涼的食物,比如雪糕之類,生冷的瓜果等,因為在中暑之后人的脾胃會變得虛弱,如果吃用這類食物就會損害脾胃陽氣,刺激脾胃,對我們胃黏膜傷害也很大,嚴重的還會出現腹瀉不止,腹痛等癥狀。
高溫天氣是什么?
高溫也是一種較常見的氣象災害,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都有一定的影響。高溫熱浪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低, 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癥的發病率增多;因用于防暑降溫的水電需求量猛增,造成水電供應緊張,故障頻發。高溫加劇了 土壤水分 蒸發和作物 蒸騰作用,高溫少雨同時出現時,造成土壤失墑嚴重,加速旱情的發展,給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持續高溫少雨還易引發火災,而 森林火災又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