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讓人感到累的原因
2023高溫天氣讓人感到累的原因
高溫天氣仍然在地球大部分地區活躍。高溫天氣人體往往會大量出汗,從而引起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能量大量地消耗,影響人體免疫力。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高溫天氣讓人感到累的原因,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溫天氣為什么讓人感到疲倦
在潮濕的環境中,當空氣也變得更潮濕時,降溫就更加困難了。熱輻射也會產生影響。在酷熱的日子里,人們感到疲倦的另一原因是:睡眠不好。研究表明,氣溫每升高一度,人們的睡眠時間就會減少一些。當夜間室外溫度超過10攝氏度時,每升高1攝氏度,人們每晚的平均睡眠時間就會減少37秒。飲水量也會影響人的體力水平。出汗會流失更多的水分,因此需要多喝水。
高溫天氣是多少度?
35℃以上。根據查詢光明網顯示,高溫天氣是指氣溫在35℃以上,有兩種情況,一是溫度高濕度小的干熱性高溫;另一種是溫度高濕度大的悶熱性高溫。如果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時,即可稱作“高溫熱浪”天氣。
造成天氣高溫的原因
首先,長江中下游梅雨期與歷年相比較短,出梅較早,副熱帶高壓從7月上旬便開始持續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天氣晴朗少云、太陽輻射強、大氣濕度大,天氣潮濕悶熱。
其次,副熱帶高壓強度明顯強于歷史同期。往年七月上中旬長江中下游還處在梅雨季節,而今年由于出梅早,高溫日數明顯偏多,再加上副熱帶高壓比較強,導致氣溫持續攀升。
造成高溫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大氣環流的異常。截至目前,北上并深入內陸的臺風幾乎沒有。往年因為有臺風登陸,副熱帶高壓在臺風的影響下會撤退、斷裂,天氣也呈現出熱一陣、臺風來后又降溫的天氣形勢,即間歇性高溫。而今年臺風影響偏南,主要在臺灣海峽和南海一帶活動,導致副熱帶高壓長時間控制內陸,高溫長期“煎熬”著長江中下游一帶
天氣高溫怎么辦
(1)暫停戶外或室內大型集會,盡量留在室內,并避免陽光直射。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必須外出時可以打遮陽傘、穿淺色衣服、戴寬沿帽。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
(2)室內空調溫度不要過低,空調無法使用時,選擇其他降溫方法。還要注意預防空調病,要經常開窗換氣,最好在開機1-3小時后關機,要多利用自然風降低室內溫度,比如向地面灑些水等。
(3)渾身大汗時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應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再用溫水洗澡。
(4)注意作息時間,保證睡眠;暫停大量消耗體力的工作。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
(5)宜吃咸食,多飲涼白開水、冷鹽水、白菊花水、綠豆湯等;不要過度飲用冷飲或含酒精飲料。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中暑了怎么辦
高溫中暑常發人群為:高溫作業工人、夏天露天作業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長期臥床不起的人、產婦和嬰兒。若有人員中暑,其救護辦法為 :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樹陰下。
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干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盡快散熱。
盡快冷卻體溫,降至38度以下。具體做法有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鐘。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
5.還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另外,對于重癥中暑病人,要立即撥打120電話,請以求助醫務人員緊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