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大暑注意事項
二十四節氣大暑注意事項內容
很快將要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了。大自然自有運行的規律,無論是炎熱的大暑,還是寒冷的三九天,都是為了讓萬物生長得更好。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二十四節氣大暑注意事項,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暑注意事項
1、精神調養
注重“心靜”,保持心情平和。
2、起居調養
大暑暑濕炎熱,避免烈日下暴曬,預防中暑;避免汗出后即吹冷風,寒邪侵襲而出現感冒、關節疼痛等疾病;注意休息,適當午睡,保持精神充沛和心情舒暢。
3、運動調養
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在河邊、花園里進行低強度運動,如瑜伽、散步等,避免運動后大汗淋漓。有一點大家要記住了:運動中科學補水必不可少的。
4、飲食調養
宜進食溫軟食物,切忌任性進食寒冷食物、不知饑飽,可多喝熱米湯、熱粥、綠豆湯等養胃生津,益氣消暑。
大暑節氣的傳統活動
1、暑月游船
大暑時期,古人絕不是獨守在家里,做“宅男”“宅女”,相反,倒把這樣的酷暑時節當節日來過。“暑月游船”是當時的民俗之一。舊時每至六月,士女云集。
2、喝暑羊
“喝暑羊”就是大暑時節喝羊肉湯,是流行在魯中南革命老區沂蒙山區和魯西南地區的大暑習俗。其中,以山東單縣羊湯最為聞名。伏暑的羊湯湯質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脾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成為人們飯桌上的一道營養美味的滋補佳品。
3、吃面條
大暑到,臨沂城鄉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面條的傳統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只羊,做上一鍋涼面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面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4、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歷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5、煎青草豆腐
大暑節氣來臨,浙江溫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習俗。青草豆腐指的是將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6、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發期。過去人們在河船上要舉行祭祈活動,將船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無蹤。
7、海邊過大暑
深圳人在海邊度過炎熱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曬很重要,不僅僅是愛美怕曬黑的女性,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的男性也一樣需要防曬,尤其是去海邊或水上樂園,更需要使用防曬霜,并不時補涂防曬霜。
8、賞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傳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間有賞荷花的習俗。江蘇常熟、通州、吳縣等地,是著名的觀荷之處,觀荷納涼,游船眾多,景象頗為壯觀。
9、大暑吃童子雞
湘中、湘北有“大暑吃童子雞”的進補方法。童子雞指的是不會打鳴,飼養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到1~1.5斤,還未配育過的小公雞。
和老雞比起來,它們熬的湯沒那么油膩,蛋白質也更易被人們吸收,據說其體內的生長激素對成長期的孩子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10、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11、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民間傳說大暑這一天吃荔枝,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12、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還有吃米糟的習俗。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
13、吃鳳梨
我國臺灣則有吃鳳梨的習俗,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被用來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
14、吃“半年圓”
另外,由于農歷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民間講究“過半年”,這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一家人品嘗甜食,象征著團圓和甜蜜。
15、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16、送大暑船
大暑時節,浙江臺州沿海有送“大暑船”活動。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后,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在海上點燃,隨水而去,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祥和。
大暑吃什么最補
大暑進補重點1、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 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 100 克―120 克。植物蛋白能夠以從豆制品中獲得,動物 蛋白除了奶制品外, 還要適量的吃點肉,例如雞肉、 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制品。 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能夠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這樣不但能夠葷素搭配起到營養互補 的效果,又能夠健脾、益氣、養陰。
大暑進補重點2、益氣養陰的食物不是不能少的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 是“無病三分虛” 。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需要長期吃一些益氣養陰而且清淡的食物來增強體質。例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大暑進補重點3、盡量要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但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因此,大暑時節,適當的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能夠健脾開胃、增進食欲,不但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 遠之,還能夠預防中暑,能夠一舉兩得。
大暑進補重點4、補氣清暑、健脾養胃
常喝粥,中醫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大暑時節常喝“度暑粥”,如: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補氣清暑、健脾養胃。
晨飲蜜姜茶,開水悶泡姜絲,待開水溫涼后加蜂蜜適量,祛濕驅寒、健脾養胃。
大暑進補重點5、趁暑化寒解冬病
多出汗,“夏天不出汗,秋天一場病”,出汗是身體應對高溫的自我調節,也是及時排出體內廢物的重要途徑,每天鍛煉出汗,是防病健身的良方,但在炎炎夏日要選擇早晨或傍晚運動。
常貼灸,“冬天怕冷手腳涼,吃喝喜溫不喜冰,舌苔偏白體無力,小腹冷痛遲來經”,以上癥狀均屬寒涼體質。大暑陽氣足,以陽助陽引熱除寒,女主角養生灸助您改善冬病困擾。
摩擦驅寒護關節,雙手掌心放在膝關節上,用合適的力度均勻摩擦,每天晚上50-100下至發紅、發熱,給關節加溫,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關節怕冷癥狀。
大暑進補重點6、淡泊寧靜平肝火
高溫酷熱易動“肝火”,會出現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急躁焦慮等現象,切記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另注意飲食清淡、多吃時令果蔬。
大暑節氣養生原則
大暑時節,氣候炎熱而生機勃發,陽氣最為旺盛,陽氣外發,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活躍。民間有:“一歲難過關,唯有三伏天”的說法。除了暑氣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澇、風暴發生頻繁,暑濕之氣容易乘人肌膚腠理開泄、汗液增多之際虛而入,導致體內陽氣受損,心氣虧耗,故大暑時節注意養生很重要。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要合理飲食
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飲食上也要注意降熱。
首先要確保蛋白質供給充足。蛋白質每日的攝入量應控制在 100 克─120 克。豆制品、奶制品、雞、鴨、魚、肉等等,都有利于蛋白質的補充。要知道,夏天的氣溫高因而人體的新成代謝也比平時快,消耗的能量也大,所以蛋白質的補充很有必要。
其次可適當增加清熱解暑食物的攝入。例如西瓜、苦瓜、黃瓜、桂圓、蓮藕、薏米、冬瓜、綠豆湯等等。都有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的效果。
最后還需要攝入一定益氣養陰的食物。例如山藥、蜂蜜、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海參、雞蛋、大棗、牛奶等,除了益氣養陰之外,還補水,增強體質。
要多飲暖水
每到炎熱的夏日,總想往肚子里灌大杯大杯的涼水。是的,特別是在水分流失極快的夏日,水分的補充尤為重要。但并不建議口渴時大口大口飲用涼水,這樣不僅會增加心臟的負擔,還不利于腸胃。最好是飲用帶有一定溫度的白開水。
切莫動“肝火”
隨著天氣的炎熱,總是處于一種心煩意燥的狀態,甚至還會食欲不振。這便是動了肝火,也稱為“情緒中暑”。這對身心健康很是不利,對身體不是很健康的人來說,容易造成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問題。所以要盡量避免自己出現急躁,煩悶等情緒,要時刻維持著一種好心情,輕易不動肝火。
睡好子午覺
到了夏日,容易感覺疲憊,所以除了盡量避免在烈日之下出去勞作意外,更是要讓自己好好睡一個午覺,這不僅可以舒緩自己浮躁煩悶的情緒,還能養養精神,更利于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出行防中暑
大暑時節,若非不得以出門的時候,一定要準備好一些防止中暑的措施,比如提前準備好一些解暑的藥物等。
當自己出現心悸,頭暈,胸悶,惡心,全身明顯乏力,四肢無力及發麻,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體熱等等現象時,這是中暑先兆,應該立即趕往陰涼通風處休息,再喝一些綠豆湯或者淡鹽開水等。
如果是中度中暑,例如出現發燒的癥狀,皮膚異常發熱等等,應該服用一些解暑藥物。再嚴重一點,那就是中度中暑了,這種情況非常糟糕,會出現昏厥的現象,這種情況一定要在自己昏厥之前擺脫身邊的人立即將你送往醫院治療。
健身宜散步
由于天氣悶熱,不適合做太大的運動,盡量少出門,即使是要出么也不要讓自己置身于露天環境之中。但健身還是有必要的,可以排除濕氣,你不如在早晚溫度稍微下降的時候出去散散步,也能達到健身的效果。
大暑吃什么食物
1、喝姜茶
曬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調蛋是臺州人大暑當日的食俗,因為姜汁能夠去除體內的濕氣,因此歷代傳承了下來。
2、吃仙草
廣東很多的地方在大暑節氣后都會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也被人們稱作為涼粉草、仙人草,這個物質對人們來說比較好。本身有很好的降暑效果,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3.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在福建等地帶很多人也喜歡在大暑的時候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現在這個已經是一種習俗快了,還有人說大暑時吃荔枝身體會更好,荔枝是很有營養的水果,它本身含有豐富的物質,可以說是很好的滋補品,并且一些人說荔枝營養價值跟人參一樣高。
我們應該知道荔枝是莆田特產,并且荔枝也分為宋家香、狀元紅、十八娘紅等是優良品種。在莆田,特別是在大暑前后,荔枝已是滿樹流丹、十里飄香的成熟時候了。按照以前的習俗,大暑到了,親朋好友之間,常以荔枝作為互贈的禮品。
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互贈。
4、喝老冬瓜鮮荷葉湯
在廣東尤其在珠三角一帶每逢大暑當日或暑熱天氣,幾乎家家戶戶都煲消暑湯。老冬瓜鮮荷葉解暑湯是廣東民間傳統的消暑飲食湯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鮮荷葉和赤小豆組成。
5、吃面條
大暑到,臨沂城鄉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面條的傳統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只羊,做上一鍋涼面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面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6、煎青草豆腐
溫州大暑習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即可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7、吃姜汁調蛋
臺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姜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8、吃雞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雞的習慣。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補益作用。做雞時加入適量生姜,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濕強身的作用。